•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漂流人生

    漂流人生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希腊,法国,英国2023

    主演:辛西娅·艾莉佛,阿莉雅·肖卡特,奥诺·斯温顿·伯恩,再纳·布贾,文森特·弗米尼翁,阿曼达·德鲁,多萝西娅·墨寇莉,乔纳森·罗德斯,易卜拉欣·巴,苏西·本巴 

    导演:陈哲艺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漂流人生 剧照 NO.1漂流人生 剧照 NO.2漂流人生 剧照 NO.3漂流人生 剧照 NO.4漂流人生 剧照 NO.5漂流人生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一位利比里亚难民为躲避战争流落希腊爱琴海岛屿的故事。这个出身显赫的年轻女孩,如今身无分文,在异国他乡辗转求生。她深陷对过去的长久思忆,同时,意外相逢一位同样漂泊无根的旅游向导。两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女性,缔结友谊,得以滋养继续生活的韧性。

     长篇影评

     1 ) 细节之处,创伤慢显

    从热带雨开始,陈哲艺的作品总给人一种水气氤氲的触感和颜色绵密的观感。漂流人生亦是如此。前半部分在内心累积出的一团云雨,后半部分借着浴缸、洗衣机滚筒和大海磅礴而下,这些流动的液体推涌着难以言明的创痛喷涌而出。全片沉抑的蓝色严密地包裹着女主内心的秘密,刻意的伦敦腔,不存在的老公和女主黝黑的肤色不断使这股蓝色变得稠密,它与地中海边,晴日之下的希腊风景和女导游白皙肤色与丰盈体态形成鲜明对比,而只有那条鲜红色围巾才能划破刻意营造的假幕,它如鼎盛时代女王的桂冠,最终却只能在路边烂尾楼的阳台上来回摆荡。游人穿梭的神秘岛屿曾上演了古希腊神话中异族入侵的血腥历史,而如今的斑驳遗迹亦是对故国难以消抹的现代之殇的另一种投射,它不断地在女主眼前复现,令其难以逃脱,只能与创伤症候不断交汇。细腻之处,创伤慢显,谎言背后,人性突至。希望豆瓣介绍中的“利比亚”能改为“利比里亚”,将此勘误当作对流散难民的一种致敬。

     2 ) 正确、直白、可惜

    7

    陈哲艺导演映后说不想给那么多东西,要克制,不想直白……但恰恰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直白,太不克制,太明显。所有的闪回段落和Ptsd的回忆都是很按部就班的类型化处理(虽然画面依然好看有韵味),段落组合实在是太无趣,“人物动作”的触发点选择也有点学生作业的感觉。类似于这样的电影,极致的叙事和诗性的画面必须占据一个,影片才能立得住韵味,可惜《漂流人生》的叙事和质感都没有经得起推敲。希望《燃冬》是一部好作品!《漂流人生》的正确性让人太惋惜,好像只讲了一个小品的横切面,却不够浓烈(虽然最后的屠杀依然刺骨冰冷),可惜可惜。

    映后我问陈哲艺导演,您说喜欢擦去电影的很多东西,这部电影擦去了什么呢?导演说他擦去了最后一个镜头,一个两人一起上岸的镜头,但可能欧洲那边希望是个人的成功自救,而不是他人的拯救,所以删了。确实,这镜头如果加上,就更直白了......

    #BJIFF

     3 ) 观后感

    04.28北影节

    想去🇬🇷旅游,希腊的阳光海滩古城遗迹好美,但此地不适合俺们3rd世界国家的人定居。尤其是昨晚在指北组看🇬🇷帖子看到凌晨三点今早直接睡到九点五十奔去十点场这个主题的电影的时候感触尤深。

    看的时候觉得我的“被拯救预期”好高,想让导游女主赶紧来“拯救”难民女主,反思自己的这种想法。映后导演说还删掉了最后两人相依而眠的镜头,就是想展现难民女主自救而非被她救。所以又在想,难民女主那个状况,受到创伤后漂泊异乡,只靠自己好像也挺难的?

    按说难民女主从小家庭幸福、经济条件好,怎么也这么拧巴,不好意思向前女友求助,不好意思向向导女主求助,好在是电影,和向导女主产生交集的机会足够多,最后也算是个HE。映后有个观众提问还挺有意思的,说故事是不是本来应该结尾结在难民女主从向导女主家里逃走,俩人再也不见,导演为了大圆满结局才加的后面的红围巾和再次相遇。突然我本人真是土生土长=人,对HE有偏执,如果电影不给最后的十分钟,我这一天都会很难过。 红色真是好美的意象,导游女主的红色遮阳伞(还是导演提的,本来我都没注意),难民女主第一次“打扮一下”再见导游女主时的红围巾,第一次出现红围巾时刚好难民女主来月经,最后也是窗口的红围巾把导游女主带过来的。

    最后种草一下导演的其他几部电影,希望有机会看看。

     4 ) BIFF映后Q&A梳理

    第13届北京电影节中看了《漂流人生》

    按照惯例整理了映后QA

    Q:《漂流人生》这个作品,是根据一部文学小说进行改编的,大家通过电影当中的一些物件,就是细节,比如说使用的手机,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会发现这个事它实际上是发生在十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我们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放到更近的一个时空当中?

    A:我觉得我去改编这个小说,需要还原小说里面的定位,小说本身它不是真人真事,但是它的历史背景是真的,你不可能把人家的历史随便搬到现在。我是先看的小说,然后2018 年,制片人拿着这个小说跟早期的原始剧本,它其实也不算一个剧本,然后我们大概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去改编。我觉得它是一个很不一样的难民故事,所以我觉得对这种多重身份的这个东西其实蛮感兴趣的。

    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也重新让我们不要每次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别人,而且你也不知道是他经历了什么事情,他背后的复杂度。

    Q:本片选的是两个女性主角,你是怎么进入到女性的内心深处,拍出让大家觉得动人的叙事?

    A:我觉得我不管拍什么人物,我其实不是以性别出发。其实我很多时候就是深入地进入他们的故事背景,我是把我感受到的最赤裸的情感交出来。是每一笔、每一画、每一笔,每个你说的小细节都是我自己可以感受的。

    你会发现这个电影当中其实有非常浓郁的文学性,但是看电影的时候,我会返回来去想这小说,在描述的时候他会进入到人们的内心,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注重心理大于戏剧情节的作品。

    Q:这个电影当中其实非常重要的们叫红围巾,我觉得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重要意象,它好像既有一种束缚的感觉,它又是如此夺目的充满生命力的那一撇,对不对?它也把这两位女性最后连接在了一起,成为电视当中非常重要升华的一个重要道具。是否是小说里有的?

    A:小说里就有这个红色的围巾,但是我记得在就是决定这个片子色调的时候,你会发觉其实你不会在其他地方看到红色,只有那个导游的雨伞是红色的,还有这个。然后红色其实我觉得也可以让你想起,很血腥的、暴力的一些画面,它的回忆,但是也可以是很甜美很浪漫的一个颜色。所以我也不要把它做得太直白,就拿了小说的一个小东西,然后就放在电影里头。

    Q:我想问一下结尾的那个地方其实还是有点反转,就是戏剧最冲突的,在她洗澡的时候她跑了,然后但是最后那个结局其实又有一点就是缓和,就是做和解了,但是我不知道这个结局是否小说的结局?

    A:我觉得她后面需要有一种释放,然后你要感觉她其实开始更自由,而且我不觉得她完全被解救了,但是可能她已经开始迈入那一步。

    Q:您说您喜欢擦去一些东西,那这部电影您擦去了哪些东西呢?

    A:结尾有一是我很喜欢的镜头,但是后来跟制片人跟团队讨论之后,就把这个东西拿掉了。其实结尾有多一个镜头,而且是我很喜欢的一个镜头,我非常不舍,所以以后如果有导演版,我会把这个镜头放回去。其实后面结尾其实有两个人躺在海滩上,然后你可以看到她终于可以很安心的睡个觉,对我来说他那个感觉是我想要的感觉。因为我记得我在创作这个剧本的时候,跟那个编剧创作者剧本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说这个人是一个无法入眠的人,她一关上眼睛就一直回想起就是她的过去,所以我希望她得到一种平静。

    Q:您去拍摄这样一部远离自己故乡和生活的电影,是以一种怎样的心境去拍这部电影?

    A:他们其实花了很多时间才说服我,因为我其实很抗拒,我不确定我下得了手,我不确定我有没有那个能力去改变这个东西,它很多情绪是很内在的,是很内敛的。怎样把这样的一个感受,用影视的方式去把它拍出来,其实我自己也是有很多自我怀疑的。

    Q:从《爸妈不在家》到《热带雨》,再到《漂流人生》,我们能看到你对人物之间的流浪、迁徙、离散这类主题的关注,比方说《爸妈不在家》里的外来务工人员菲佣。《热带雨》中杨雁雁饰演的是一个从马来西亚来新加坡打工,然后在这儿生活、结婚遇到人生困惑的女性,《漂流人生》中的离散,为什么您会对电影当中人物相关的这样一种命运感感兴趣呢?

    A:我自己也不确定,但是我觉得可能是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外来者,我一直觉得我在寻找一种归属感,我在新加坡长大,然后后来去了英国留学,然后在英国一住就住了 17 年。英语也算是我的第一语言,但是住了那么久,我一直觉得我又不是英国人,我又不属于那边人,而且它会让你永远感受到你就不是一个白种人。所以我觉得以外来人的身份去看,哪怕是自己的身份,或者去看侨民,或者说在江湖的一些外来劳工等等。我觉得我会看到很多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反而觉得在国外出走了,看自己的国土,看自己的社会,自己的国家,反而它不是越看越模糊,反而觉得住在国外越看越清楚。之前可能就一直困在里面,但是后来就很客观的把这些看着更透明透彻。

     5 ) 陈哲艺,从寻找归属到尝试冒险的“外来者”

    4月28日上午,《漂流人生》映后,陈哲艺聊了不少电影创作与个人经历、理念、心绪。反正讲话不快,顺手就记录了一遍。

    1

    我一直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外来者,一直在寻找归属感。我在新加坡长大,后来去了英国留学,一住就是十七年,英语算是第一语言,但是住了那么久,一直觉得自己不是英国人,永远会让你感受到你不是一个白种人。

    以外来人身份去看侨民,或在新加坡的一些外劳等等,会看到很多之前没看到的东西。在国外住久了,再看自己的国土,看新加坡的社会,不是越看越模糊,反而是越看越清楚。之前可能困在里面,后来才很客观,看得更透彻。

    我很喜欢杨德昌导演,我一直说他如果没有在海外——他去了美国——他后来看台湾社会,看那时候台湾的一些问题,他会有他的观点。你会发觉他拍电影,眼光很犀利,很精准,我是有这样的感受。

    2

    需要还原小说。小说本身不是真人真事,但历史背景是真的,发生在2000年初,利比里亚的内战故事。这东西不可能随便搬到现在。

    我先看了小说,2018年,制片人就拿着小说和早期的记事来。基本上在小说里,小岛上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后来我就把其中美国人的角色抽出来,就变成两人之间的故事。几个制片人之前就做过《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无依之地》,他们觉得我的电影很细致,可以把电影很好地拍出来。因为剧本不好,我带了另外的编剧,用两年半时间重新改编。

    我对女主很感动,觉得是很不一样的难民故事。很多时候拍难民,一定想着他们家里很穷,而不是一个部长女儿,家境很好,留学英国读私校。

    我对多重身份很感兴趣。很多时候我们看人,我第一二部电影也有这样的色彩,即看人会带有刻板印象,觉得黑人,一定穷,没读过书,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让人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你也不知道人家经历了什么事情,他们背后的复杂度,很多时候不是一言两语可以去把它掏出来的。

    3

    我不管拍什么人物,其实不是以性别出发,而是从人出发,哪怕是《爸妈不在家》的爸妈、菲佣,《热带雨》的老师,到这的非洲难民,我需要很深入地进入他们的灵魂,去感受。对错很难说。你可能觉得,哦,不相信,但是我是把我感受到的最赤裸的情感交出来。

    这部是我这么多年拍得最辛苦也最痛苦的一部,编剧在编剧过程中就一直在哭,拍摄过程我也一直在哭,因为很痛。

    其实很多时候,我的电影是用我自己的精神跟情势换出来的作品,从《爸妈不在家》《热带鱼》,甚至是接下来要去戛纳的《燃冬》。虽然从文化上,从语言上,它不是一个很个人的故事,但是它最后还是会变成很个人的作品。真是每一划、每一笔,每个小细节,都是我自己可以感受的,甚至里面的月经、内裤这些小细节,都是我跟女编剧一起讨论出来,都有很深的感受。

    4

    这电影首映是在美国圣丹斯,那有一种片种,质感、氛围是美国独立电影的那一派,放到这部电影,很特别。它是英语片,很像欧洲片,又不是。很陈哲艺,又融入很多东方的氛围和灵魂。我在捕捉希腊小岛,在里面一直在聊,其实我每次拍电影都想到“留白”,我最怕太直白,现在太多华人电影越来越直白,但留白是我们几千年建立的美学,现在反而你会在欧洲电影看得更多。

    《漂流人生》还是有我一贯的不想太用力,会很克制。闪回到过去时,我在弄剧本时,不想把片子弄成很典型的传记,一闪回就很大篇幅,但其实我们在讲这个灵魂。当然,现在这灵魂被纠缠的是过去的事,但重点不在那,而在现在,这电影比起我之前的片子,就没那么重剧情,是因为我的创作方式没改变,但剧情、事件,发生在过去,然后以往我的电影,或戏剧张力是在当下。

    5

    每部电影都是我的成长,接下来的《燃冬》也非常不一样。其实很特别的是,我很讨厌痕迹很重的电影,放一点东西,又想擦掉,我的成长,创作就一直往那方面,我左边写,右边擦,基本上是把自己的痕迹擦掉,我相信一个美丽的画,你要欣赏的是整体的画,而不是一笔。

    电影没有完美,我一直在学习。很喜欢李沧东导演,他怎么那么厉害,每次镜头都摆在对的地方,精准,但完全不费力。这是我一直在调整、学习的地方,但我还不是大师。

    6

    我的创造步伐,有分疫情前和后。前是有存在危机,感觉不知道世界什么时候又会停了,一停就好几年。《爸妈不在家》是我二十多岁拍的,我很快就要步入四十岁了,我希望可以在四十岁之前拍更多电影,而且我不确定五十岁六十岁还有没那么多精力,所以最近很忙。

    第一和第二部,《爸妈不在家》和《热带雨》,之间隔了六年,我去年在六个月时间拍了两部电影。一月八号,《燃冬》在东北杀青,一月十七号就在希腊瞰景,还监制了《模范生阿诺德》《花路阿朱妈》两部电影。是要牺牲一些东西,我这两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只要讨论电影,哪怕是讨论剧本,或者在片场,我就不会觉得累。

    而且我现在开始有危机感,因为很多人在提醒我,你不是十年前的陈哲艺,二十九岁,去戛纳,拿奖,现在不是年轻导演,不是新晋导演,已经要步入中年了,就有危机意识,所以现在节奏和步伐变了,一年拍一两部。

    7

    红围巾,小说里就有,但我记得在决定片子色调时,觉得不会在其他地方见到红色,除了导游雨伞。红色也有不同的意义,可以让你想起很血腥、暴力的画面,也可以是很甜美、浪漫的颜色,但是不要把它做得很直白。

    8

    这是我第一部用配乐的电影。我这边也用得少,《燃冬》很多,非常不一样,因为情绪需要一点音乐推动,但我很害怕煽情,要走到那一步,很煽,用音乐把所有情绪讲得很直白,这样的事我不干,我也不容许自己走到那一步。那天有个制片人跟我开玩笑,陈哲艺你要来中国拍电影,你会把电影拍得很好,但是你可能会把十亿的电影拍成一亿的票房。我真的撒不了这个狗血。

    9

    结局需要释放,感觉更自由,不觉得她完全被解救,但迈出了那一步,终于可以踏入水里。小说结尾,把过去道出来就没了,是在餐厅,不是在浴缸,我觉得太沉闷,就改这个东西。

    10

    电影拿掉了结尾我很喜欢的一个镜头,非常舍不得。以后有导演版,我会放进。两个人躺在彼此身上,在石岩上,女主终于可以很安心地睡个觉,对我来说,那是我想要的感觉。创作剧本时一直在想,这个人是无法入眠的人,闭眼就会想起过去,我希望她得到那种平静。后来讨论——外国人很喜欢讨论这些事情——结尾必须不是她被人救回来,而是自救,所以ending是自己,不是两个人。

    11

    我不确定能下得了手,不确定有这能力去改编。小说很多情绪是内敛的,如何把感受,用影视方式去拍出来,我是有很多自我怀疑的,但我这几年学会冒险。去延吉拍《燃冬》,我在新加坡长大,去零下十八度拍冰雪电影……但我自己也是要被里面的情感和人物感动才行,接活来做,就不会做这个。那还是很个人的东西,场面调度,选角,我有很多话语权,甚至后面的剪辑,这是在海外,尤其美国,很少的。

    12

    这小岛上一定要有其他难民,而且这个人的身份、背景肯定要有保留,不是相似,这个东西很难解读,就是他口音不一样,他来自非洲其他地方,但是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他们的阶层完全不一样,她前面一直逃避她,后来为什么我也需要打电话,我需要哪怕你是穷还是富,都要把难民人性化。她选择住在海边山洞,不跟其他人接轨,这也是为她心里创伤,不信任别人,但那角色很重要,哪怕是另一个难民。

     6 ) 和陈哲艺导演肩并肩看电影是什么体验?!

    《Drift》

    芝士汉堡哥哥真的很像陈哲艺导演!

    电影海报和电影名字在观影前对我产生了一定“误导”,以至于先入为主认为这是一部讲述难民流浪生活的故事。尽管影片确实如此,但我还是用了“先入为主”一词的原因在于,它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对苦难和歧视或直白或含蓄的表达,而是陈哲艺导演对异国他乡的流浪者关怀备至的注视。女主在海边居无定所,甚至这里是哪我们都无从得知,直到闪回出现,把故事线点点补全,完整的悲惨故事才得以呈现,不出意外又是战乱。导演说自己“重情绪而轻剧情”,薄弱的故事牵引情绪的起伏,靠的是从西非别墅到海边洞穴,缓和宁静的画面,不加矫饰的镜头,路人的鼓励支持都是那么温柔,以及月经和内裤是反复讨论后再加的细节,男性导演对女性处境的周全深刻的照顾,这入微的细腻最催泪,用心的思虑最动人。善良的女导游是在场观众银幕中的镜像,都很想提供帮助又深感无力,不被信任和接纳,还是在默默留意到最后。

    观看此片也是与在豆瓣上认识的第一个友邻——芝士汉堡见面的日子,相比起这部没有什么记忆点的电影,哥哥的社恐且稍憨的气质,和他短评的风格,像也不像,这更让我感到电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所传达的内容或情绪,也在于戏里戏外的人与人间的真切互动。而且很巧合的是,芝士汉堡本人和此片导演惊人神似,太妙了!!!!期待再次见面~

    BJIFF 2023.4.28——10:00——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13排25座——我和汉堡

     短评

    杰奎琳月经来袭而崩溃的那一刻,我恰好也在影院里感受到月经将至而坐立难安。如果说处理战争、国家这些议题时都显得工整而无特色,那么影片在表现女性之间的理解、尊重时投注的笔墨依然令我无比动容。

    6分钟前
    • 礼物啊
    • 力荐

    人类面对悲伤的处理方式是不分地域和人种的,悲伤并非像是火山突然爆发又回复平静,它更像是一盒被打碎的拼图,你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捡到一片。捡到以后呢?是拼回去还是扔掉?影片里,这些拼图是风中吹起的红色围巾、是洗衣机嘈杂的声音、是被海水淹没的脚印、被经血染红的裙子。《漂流》把它们依次放在一条流动的河里,让他们自由地流向远处——大海。

    8分钟前
    • 分子兽。
    • 力荐

    【香港国际电影节观影】延续了导演以往两部华语作品《爸妈不在家》和《热带雨》的核心主题:跨越年龄/身份/地位的两个人如何建立起真正的友情/爱情关系。这次更跨越了地域与种族,一黑一白两个女人,遥相呼应金棕榈影片《秘密与谎言》。女主角辛西娅·艾莉佛如泣如诉的演绎是最大的看点,不过,这个角色的身份复杂性与叛军暴行的展示画面势必会引起一番争议。

    10分钟前
    • 罗宾汉
    • 推荐

    很喜欢,无论是双线叙事还是女性情谊,最后都融到了一个拥抱里。陈哲艺还是那个很会把握微小流动情感的导演啊。

    14分钟前
    • 奶奶徐
    • 力荐

    黑人+女人+queer 就算政治正确也很难拒绝这样的电影。映后沙丹问 作为男性你是如何走进女人的内心世界的,导演说 抛弃性别的视角,从人本身出发(大概这个意思)。J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后 在陌生环境里小心翼翼地生活,每天吃不饱但是坚持洗内裤,因为怀孕的妹妹被奸杀后 施暴者拿着沾满血的内裤在空中摇晃的情景不断浮现。即使被善待也无法放下防备(回忆太痛苦了),甚至来月经连借一个卫生巾的麻烦都想避免 就算是偷也要自己完成。后面我就在痛哭了,C从背后抱住J的时候我真的不行了……结尾J在海里游完泳 趴在岸边 在阳光下全身上下都在发光,有点过于美好了。痛苦真的有出路吗 我不知道诶 感觉自己研究挺无力的 不过能做一点是一点吧(片尾曲非常好听 没识别到是啥)

    18分钟前
    • Marianne
    • 力荐

    最后一场戏,杰奎琳独自站在礁石上,跃入水下之后沉了很久,本以为她会了结自己,然而几乎是毫无征兆地就看到她冒出了头终于大口的换气,最后我们看到原来凯莉就在岸边默默等着她。这,就是陈哲艺。

    22分钟前
    • 姓曾的拉扎罗
    • 推荐

    比预期好!陈哲艺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和细腻情感,让我怀疑他是gay(褒义)。

    27分钟前
    • 阿巫门
    • 推荐

    #2023 圣丹斯# 陈哲艺导演第一部外语片,好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牢牢锁住观众的注意力,完全不会分散,本片聚焦于一位生于中产家庭,却因为祖国战乱而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的非洲女性,在欧洲如何重新开始人生的故事,没有卖弄苦难,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渐渐显露的创伤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内心

    31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SIFF2023-12 开始以为是主观上的「不想回去」,后续揭开母亲的劝告似乎指向了「不能回去」,最终揭开血腥残忍的真相已是「无家可归」。第三世界的难民游荡在世界的岛屿。近乎失语、谎言充当外衣、应激痛苦回忆…直至互换游泳的身体,陈哲艺最拿手的细腻情感处理,让苦难之外还有一丝柔软的暖意。Cynthia Erivo的表演好到值得奥提。

    36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推荐

    2024.3.19 巴比肯艺术中心

    37分钟前
    • 查理曼大帝
    • 推荐

    一段从谎言开始却逐渐走向交心的关系(和大多数人与人间的关系刚好相反),并不是难民题材,而是两个一无所有的女人相互取暖,换了时空背景,但依旧是陈哲艺最喜欢和擅长的“两人”话题。辛西娅演得太好了,无助中仍保留的那一丝骄傲非常动人,第一次在黑人女星脸上看到如此细腻的表情,比某人的咆哮式演技高到不知哪里去了,会有人帮她冲奥吗?映后听导演讲角色的诞生过程非常痛苦,没有人愿意再去经历一次。

    38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BJIFF2023&电影资料馆 人生如大海,一望无垠,漂流无依。开头便制造了无数迷雾般的悬念,神秘黑人女子没有多少台词,在一众旅游的人群当中显得分外格格不入。过去与现在的片段被平行剪辑,两边都显得比较零碎,到高潮时刻才真正揭开伤疤,原来她一直在痛苦的回忆当中漂流。镜头语言很舒服,有一种海风拂面的清爽感,但故事太过于政治正确,黑人被白人救赎,白人永远占上风,并且还迎合了时下最流行的女性主义,种种安排还是有刻意的痕迹。

    39分钟前
    • 高詩遠
    • 还行

    2023圣丹斯首映单元。原著实在是差,胡编乱造得可以……但陈哲艺的水平还是在线,还是能把片子拉回及格线吧。感觉是个成型项目找到陈哲艺来拍而已(反正陈哲艺前两部片子也都用掉了,可以发力了)。可能原作比较打动人的是女主(身为官二代/世界公民)的“尊严感”或者“死要面子”,所有的剧作张力都体现在这里。就说一个事儿,这么多天不洗澡这个体味儿可能直接把人熏晕过去吧,洗内裤就解决问题吗?(大概因为华人基本都没有体味儿这个问题?)闪回戏的连接点要多顺拐就有多顺拐,以及这个PTSD也让人很呵呵;以及剧情简介写错了,老家是利比里亚,以女主她爹这种智商怎么混到部长的……

    42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HKIFF47】放到難民題材或者英語片的維度裡其實不算很出挑,但作為陳哲藝轉變方向的一次嘗試是可以的,Cynthia Erivo演得是真好

    44分钟前
    • Mr. Lei
    • 还行

    #Sundance2023# 不太清楚陈哲艺为什么接了这个项目。拍得很流畅也很完整,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46分钟前
    • 清江引
    • 还行

    #SIFF.好痛

    48分钟前
    • alice🐰
    • 推荐

    It's gonna be a crime if A24 doesn't pick this up.

    51分钟前
    • Hownán
    • 推荐

    语言是绝无仅有的家当,越流畅地撒谎,就有越坚实的护栏,无人近身,且当牢不可破。哪怕面对他人创伤,永远只能一知半解,但是被对比,被尴尬,被痛哭所招惹来的土崩瓦解,还是会在心间留下无尽创口。但是,当红丝巾找到红雨伞,终于可以不是凶器了吧?两位演员演得好生细腻,像看两片脆薄的蝴蝶,总怕一呼气,就给吹折了。Callie真好,在场了,就让人敢宽心地懦弱片刻的那种好。#北影节13#23,资料馆,陈哲艺映后→https://douc.cc/22ABLS (肖卡特原来跟陈哲艺同天生日)

    5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看的過程中非常喜歡,沒有一個正面殺戮鏡頭,暴虐與殘忍卻呼之欲出,交叉剪輯之下,成為痛苦的夢魘揮之不去,陳哲藝沒有消費苦難,而我在看的過程中、結束後,一次又一次不自覺深呼吸。看完回家的地鐵上,理智漸漸恢復,意識到了一些問題,整部電影處在技術主導、故事主導、情緒主導的夾縫之間,陳哲藝脫離相近生活的全新嘗試還沒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BJIFF2023#

    58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陈哲艺一直是一个太有企图心的导演,因而匠气大过灵气,议题大过情感,执导起首部外语片来自然也是处处机心。电影囊括了各种难民元素,阶级跌落、同性情谊、西非历史,但几乎是刻意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边用貌似高级的闪回让故事更加支离破碎,一边控制着在失控边缘的人物朝着某种既定方向狂奔。很难看到创作者的真诚,或许当年《爸妈不在家》的成功真的来得太快了一点。#BJIFF2023#

    1小时前
    • 晚不安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