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摄影机不要停!

    摄影机不要停!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日本2017

    主演:滨津隆之,真鱼,主浜晴美,秋山柚稀,长屋和彰,细井学,市原洋,山崎俊太郎,大泽真一郎,竹原芳子,吉田美纪,合田纯奈,浅森咲希奈,山口友和,藤村拓矢,岩合智史,高桥恭子 

    导演:上田慎一郎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方世玉续集

    • 我的老婆未成年2

    • 爱情呼叫转移2爱情左右

    • HD

      倾听男人心

    • HD

      爱情呼叫转移

    • HD国语版

      东北奇缘

    • HD国语版

      赢钱专家

    • 高材生

     剧照

    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2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3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4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5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6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6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7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8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19摄影机不要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郊外一座废弃的工厂内,一支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粗糙简陋的僵尸片。导演日暮隆之(滨津隆之 饰)不满女主角松本逢花(秋山ゆずき 饰)的演技,因此暴跳如雷,大吼大叫。在工作人员晴美(しゅはまはるみ 饰)的建议下,剧组暂时停止拍摄。休息间隙,晴美向松本以及饰演僵尸的男演员神谷和明(长屋和彰 饰)讲述了这座工厂在二战期间的恐怖旧事。就在此时,不祥的巨响突然传来,未过多久,一名工作人员化作僵尸突然出现,对其他剧组成员展开疯狂啃咬。演职员们四散而逃,而疯狂的导演却举起摄像机,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电影的拍摄。  30多分钟的血腥屠杀,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这还并不是这部恐怖电影的全部!

     长篇影评

     1 ) 《釜山行》后又一部丧尸爆款,18万成本赚1.8亿票房!

    1

    幸 运 儿

    2018年已经进入了尾声。

    几乎可以宣布,今年大陆最幸运的影迷,是来自重庆、广州、深圳、北京的一小部分观众。

    因为TA们抢到了一部足以载入史册,并很有可能进入豆瓣top250的电影票——

    《摄影机不要停!》

    2

    全城疯抢,一票难求

    11月30号,中午12点,北京日本新片展开始抢票。

    其它影片鲜少有人问津,但所有人都对《摄影机不要停》面露凶光。

    根据前面几站的同志留下来的血泪教训,时间一到,必须一刻不停地摁爆手机屏幕,否则留给你的将会是一句冰冷的提示——

    影迷最大的悲哀,在于想看的太多,而单身的年限太少,手速不够......

    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大家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嗯,开票30秒之后,《摄影机不要停》宣告售罄。

    社交平台上,顿时一片哀嚎。

    冷静之后,大家进入了疯狂求票的节奏。

    今年一张《小偷家族》换一套房的盛景,再现江湖。

    原本售价60的一张票,有人加价到999,溢价超15倍。

    可怕吗?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3

    以小博大,票房奇迹

    《釜山行》成本100亿韩元,约等于6000万人民币。

    《僵尸世界大战》成本1.9亿美元,差不多13亿人民币。

    就算是1996年的《杀出个黎明》,也花了1个多亿人民币来拍摄。

    拍丧尸片,银子都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燃烧。

    而《摄影机不要停》,制作成本仅300万日元,换算过来,是18万人民币......

    数体教的巴塞君,只知道毕志飞拍《逐梦演艺圈》都花了2500万。

    18万,在国内可能连宣发费的零头都不够。

    所以一开始,本片只在日本一个艺术院线旗下的两家电影院小规模放映。

    但在连续72场满场之后,社交平台开始爆炸,影响力成几何倍数增长。

    在瞬间赚回成本之后,《摄影机不要停》进入日本院线,开始屠榜之旅。

    排片率从0.4%逆势上扬到47.4%,堪称奇迹。

    放映影院从2家到300多家,甚至普及到了边陲小镇。

    票房从一开始的800万日元,飙升至现在的30+亿(人民币约1.8亿),在日本仅次于金棕榈《小偷家族》和爆火的真人漫改电影《银魂》。

    34岁的不知名导演+全素人演员+超低的制作经费,居然换来了1000倍的票房收益......

    在横滨国际电影节上,全体剧组人员获得了评委会大奖,以表彰他们的卓越贡献。

    在征服了票房的同时,专业评分也砰砰砰地往上涨。

    烂番茄新鲜度100%,爆米花指数98%。

    豆瓣热评第一条,称本片将会载入cult电影史。

    真的有如此夸张?

    在这里拉个小仇恨,巴塞君上个月成为天选之子,很幸运地抢到了票,已经提前看过了这部大作。

    亲测,是部神作!

    PS:以下部分的剧透程度只到简介和预告片为止,绝不影响观影体验。

    4

    一镜到底,恐怖活尸

    《摄影机不要停》的英文译名,One cut of the dead,一镜到底的丧尸片。

    听起来很新颖,但拍摄难度极高。

    丧尸演员万一想喝水了怎么办?想上厕所了怎么办?演员表现不出真实的恐惧怎么办?

    导演非常头疼。

    但直到这个电影剧组在深山废墟中发现丧尸真的存在,他发现一切都变得不再困难了......

    演员们开始遭到丧尸的袭击,仓皇逃生,同时发现这个地方可能被诅咒,根本没有逃脱的可能。

    在绝望之中他们发现,导演手上的摄影机,一直没有停下来......

    随着剧情的推进,在这个废墟里发生的事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恐怖”的秘密一点一点露出水面。

    没有停下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5

    拒绝剧透,请去影院

    毫不夸张的说,《摄影机不要停》是巴塞君2018年的最佳观影体验,甚至是踏入二十岁以来的最佳。(你猜我多大)

    在我看的那场,全场观众爆发雷鸣般的掌声不下5次,我旁边的一位妹子,手掌都快拍烂了,甚至已经在啜泣,转过去一看,她已经热泪盈眶。

    结束之后,也是她情不自禁地说出了巴塞君的心声:

    “妈的,太好看了。”

    至于是什么样的情绪致使鼓掌流泪,我就先不告诉你了,毕竟透露观影情绪,也是一种对观影体验的伤害。

    每一个看过片子的人,都成为了“感染者”,像周边的好友疯狂推荐这部佳片。

    据说,《摄影机不要停》已经通过了广电的初审,很有可能引进国内。

    如果顺利的话,这将会是真正意义上第一部老少皆宜的“丧尸电影”。

    创造日本电影在国内的票房纪录,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部神作,巴塞君强烈建议你不要触碰盗版资源,(生肉你也啃不动)耐心地等影片上映。

    因为看超大银幕,和全场观众同呼吸共命运,感受每一次心跳和掌声,是最酣畅淋漓不过的观影方式,也是对主创最好的尊重。

    相信每一个爱电影的人,都会被《摄影机不要停》所震撼。

    最后巴塞君再补充一句:

    千万不要去看剧透啊!

     2 ) 这部成本18万、票房1.8亿的年度神作,连最苛刻的影评人都打了五星

    终于,在2018年,我们等来了这部神作——《摄影机不要停》(One Cut of the Dead)。

    有多神呢?

    一开始,日本只有两家电影院愿意播放这部电影,播放后却因为口碑爆棚,不断被加映、再加映,最后加映到观众自愿成立后援队为这部电影摇旗呐喊。此外,这部电影的所有成本总共才18万,赢得的票房却有1.8亿元。

    另外,某个经常出没于各种电影节的装逼影评人,这次也毫不犹豫地送出了“五星好评”,而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两年没有给过任何电影五星了。

    遗憾的是,这部岛国小成本神作,还没有被引进国内(不过网上已有资源流出)。

    1、苦逼的导演

    这部电影的导演——上田慎一郎,是个80后,今年34岁。作为电影爱好者,他之前只拍过8部短片。

    不像其他导演动不动就得个奖、走个红毯,生活中的上田慎一郎非常苦逼:他没钱了就睡在公园里;好不容易打工挣来一些钱却被骗子骗走了.....

    就这样,上田慎一郎凭实力活成了“苦逼慎一郎”。

    唧唧复唧唧、苦逼又苦逼。

    为了节省拍摄费用,上田慎一郎只能请他的狐朋狗友出演电影里的主要角色,因为请知名演员实在太贵了。上田慎一郎在公开场合曾说:“我也想请广濑丝丝来演,但是人家的出场费太高了,一天就要好多钱。”

    《海街日记》中的广濑丝丝

    为了节省制作费用,上田慎一郎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供剧组拍摄使用;就连演员们的服装,也是大家自己用剪刀漫不经心地剪出来的。

    另外,上田慎一郎自己还身兼导演、编剧、剪辑多职,因为请人做要花很多钱。

    但是,这么多的苦逼,拼凑出的却是一部创意满满、口碑爆棚的神作。

    2、18万元能拍出啥?

    《摄影机不要停》的剧情很简单,它既不烧脑、烧心,也没啥视觉上的观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段37分钟的长镜头视频+这段视频的拍摄过程。

    这段长镜头拍的到底是啥子?

    一个穷逼剧组在一个废弃的工厂拍摄一部丧尸片,拍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女主角演技实在太挫,导演要求她表现出恐怖的表情,她却怎么都不能让导演满意,导演一边骂着,她一边忍着。

    拍着拍着,工厂里出现了真的丧尸,于是演员和导演开始了暴走之旅,他们上蹿下跳:一会跑到车里,一会跑到房顶,与真丧尸大作战。

    这他妈什么玩意儿?

    是啊,看过这段视频的人都这样评价,有的人气不过,还在这句“这他妈什么玩意儿”前面加了一句“我操!”。

    真的,我特别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理解这些观众,因为我也忍不住骂了一句“这他妈什么玩意儿”,这段视频别说是拍过8部短片的导演能拍,我觉得只要把身患偏瘫的吴老二扶起来,他也拍的不差。

    坚持看不下去的人,转身去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我能理解。但是能够坚持看完这部作品的人,我真心为你感到高兴,因为精彩的确实还在后面。

    后半段是前面一段视频的拍摄过程,精彩之处就在这段。

    为了拍摄前面那段长镜头,这个穷逼剧组出尽了洋相:

    马上到丧尸大叔出场了,他却偷偷喝了酒并且喝得不省人事,“导演”用铁砂掌都打不醒他;

    等到光头丧尸要化妆上场了,他却非要去拉屎,没办法,他只能一边拉屎,女化妆师一边给他化妆;

    为了拖住太过入戏的大妈,不让她自由发挥,只能把她打晕,然后制造她被砍死的场景;

    最后,摄影杆又被摔坏了,为了拍摄那个俯视镜头,全剧组只能叠罗汉,“导演”站到最上面手持摄影机来拍....

    整个拍摄过程既艰苦、荒唐,又充满创意和笑点。

    3、到底是不是神作?

    毫无疑问,《摄影机不要停》是一部优秀的娱乐片,它的亮点有很多,首先是它37分钟的长镜头,其次是它让揭秘变得有趣好笑。

    长镜头:很多导演都拍过长镜头,卡拉托佐夫在《我是古巴》里拍过3分22秒屋顶酒会;艾方索‧柯朗在《人类之子》中拍过将近4分钟的飞车追逐;我国内地导演毕赣在《路边野餐》中拍过42分钟内含隐喻色彩的长镜头。

    《路边野餐》中的长镜头

    无疑长镜头是让人着迷的,因为它“真实”且“控制完美”。

    但是拍摄长镜头并不容易,它要求演员无时无刻保持投入状态,并且在表演、台词和调度上不出纰漏。说实话,我们大部分人,连续背诵10分钟的台词都已经不容易,更何况又要保持好表演状态,把它完美地表演(而不是说)出来。

    另外,观众也需要进入导演的镜头,并欣赏这个不断发生事件的当下。

    为了呈现《摄影机不要停》37分钟长镜头的最佳效果,上田慎一郎把所有调度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呈现,也因为这样,它才笑料十足(比如给演员题词板),它在打破长镜头严肃感(真实)的同时,又保护了长镜头的完整感(控制完美)。

    揭秘过程:后半段揭秘过程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因为那段长视频是直播,所以就要求不能中断,即便导演、演员、道具出现了问题,也要保持所有桥段、剧情和台词的完整。

    正是为了守护它的“完整”,这部电影才笑料不断。

    在多数人的观念里,拍电影这项工作总有些“高端”,也正因为它的“高端”,才越引发大众的好奇:这么牛逼的特效到底是怎么做的?这么屌的枪战到底是怎么拍的?

    人们的窥探欲就是这么强,当我们看到《摄影机不要停》前面的那段长镜头是如此辛苦地“糊弄出来”的时候,不禁大笑:为了拍电影,原来剧组这么能凑合,这么能苦中作乐啊!

    就是这种与“高端”之间的反差,能够带给观众极大的娱乐性。

    至于《摄影机不要停》是不是神作,等待时间来评定吧!

     3 ) 前30分钟,那晃动的镜头

    《カメラを止めるな!》内地翻译为《摄像机不要停!》,香港上映时翻译为《屍殺片場》。我原本是抱着看惊悚恐怖丧尸片的预期在德福广场买的票,加之WMOOV上,该片评分高达9/10,所以对于一个神经麻木,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的人来说,肾上腺素的刺激或许可以引起一点生活的存在感。

    不得不说,带着预期看电影,意味着你的预想可能会被打破。当剧情不会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无数个黑人问号。不管前面的情节有多么陈词滥调,制作多么粗糙,镜头晃动得多让人头晕,用女子擒拿术来当作兴趣爱好有多么的突兀,一镜到底的技术有多么让人生疑——到底是否有必要,“摄影师”丧尸张牙舞爪得多么夸张,总之,前30分钟,就是怀疑!怀疑!怀疑!即使影院中发生零星的笑声,我的警惕感也没有办法让我放松——眼前的这一幕,是虚构中的真实,还是虚构中的虚构——换言之,这是镜头前的真实,还是镜头前的镜头?

    由于我没有办法预期到后来的元叙述喜剧效果,所以可以说,前30分钟,我一直是在批判和眩晕中度过的——如果一镜到底再继续下去,我将会像影院中其他几个观众一样,提前离场。是的,最大的质疑就是从一镜到底的技术开始的。当steadicam让摄影师的镜头路线更加灵活之后,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崇尚一镜到底技术——《鸟人》、《芳华》、《今晚玩救你》都是成功利用该技术的典范。同时,不得不说,一镜到底对于大部分电影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毕竟长镜头的背后是叙述时间和时钟时间的重合,缓慢的节奏很容易让观众感到厌倦和疲惫,同时,还会让观众明显地感受到镜头前的视角是另一个人的视角——也就是说,摄像机的存在不能被忽视,而它的存在则意味着,观众无法悬置自己的质疑,而让自己相信这眼前就是真实。

    但正是这奇怪的不适感,成为了欣赏这部喜剧的突破口。

    晃动的镜头似乎在提醒观众镜头本身的存在(“哈喽,这是一个摄影师的视角,这个摄影师还不是很专业,修炼还不是很到家,请多包涵!”),根据巴特的摄影理论,观众被刻意地提醒着,镜头的存在意味着镜头背后那个摄影师的存在。而更夸张的是,前30分钟电影从未用稳定的镜头来弱化这第三者的存在感,甚至有一幕追逐戏,血溅在了镜头上,忽然,镜头面前还出现了拿着布不定抹血迹的摄影师的手。这明显的bug已经是在提醒观众,这遇上的并不是真的丧尸啊(不然,怎么能还不忘给丧尸特写呢!)。但是,女猪脚的演技提升,似乎又在暗示,可能女主并不知道那不是真的丧尸哦。外加女主躲藏到废弃仓库时,在她面前出现的正在蜕皮的大白腿,好像拍戏突然撞上真丧尸的感觉,让人并不能彻底摒弃真实感。而时不时跳出来喊action的导演,也让人怀疑他到底是痴迷真实感演技的妄人,还是喜剧效果的演员。最后天台男女主面对面的重温电影开头的一幕,由于完整的映射结构,更似乎在强调这是演戏。

    其实,在这种真实和虚构的模糊边界之下,观众始终处在矛盾的猜测之中。我们都知道,观众/读者要与虚构作品产生成功的共情,往往需要suspend suspicion。但此刻,由于观众无法定位自己眼前这一幕到底是“虚构中的真实”还是“虚构中的另一层虚构”,所以,眼前的这一幕的类型(是惊悚还是喜剧)也无法确定。

    可以说,如果没有后面的元叙述——关于拍电影的电影,关于虚构艺术的虚构艺术——这前30分钟简直就是大大的bug。但由于有了后面1小时的揭秘,将每一个bug都解释得圆圆满满,这才体现出前30分钟的趣味,也体现出了前30分钟制造的不适感的独特之处——这真是难得又难得的体验。

    而回过头来,前30分钟的一镜到底真是不仅必要,而且惊为天人,同时,还把“真实与虚构”的模糊界限进一步往前推进。这30分钟的一镜到底,到底有多少是按照原本剧本进行的?机位和现场有多少次出现状况?奔跑中的跌倒是真的失误,还是有意为之?这一镜到底到底试了几镜头?

    这一镜到底可能是一次完美的不完美的炫技。它的不确定性正是它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设想一下,这套电影的剧本,是完美剧本下套着的导演救急场景下拍摄的一部关于男女主角在拍摄丧尸片时遇到丧尸的故事。

    用括号来表示:{ [ ( < > ) ] }

    {1.电影院中的电影《摄像机不要停!》[2.拍一镜到底丧尸片《摄像机不要停!》(3.片场遇到丧尸<4.剧组几人在拍丧尸片> )] }

    用摄像机表示:

    { 曽根剛的摄影机 [ 腰不好的男摄像师和新手女摄像师的摄影机 ( “导演”日暮大喜手中的摄影机 ) ] }

    是的,很要命的是,这电影的名字和片中“导演”拍的一镜到底的片名还是一样的(都叫 One Cut of the Dead)!深怕你突然某一刻醒悟这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构。

    后现代的元叙述用来拍博君一笑的喜剧真是太适合了。反正都是play嘛!还很高级呢!

     4 ) 摄 影 机 biè 歇 着

    “别歇着!”

    当年《鬼子来了》里姜宏波此话一出,身上的姜文还没来得及使劲,趴窗根的“我”反倒吓坏了。硬着屌的“我”气急败坏,用枪指着姜文,丢下小鬼子自己跑了,最终害马大三掉了脑袋。回到办公室的“我”一想不对,顺带以“立场问题”禁播了《鬼子》,让丢了脑袋又折兵的姜文看清了这血粼粼的世界。

    鬼子来了花絮

    这次“日本姜文”吸取了中国姜文死在“歇着”上的教训,提上裤子,精神抖擞,拍了个一镜到底的新片,让机器和剧组谁都没歇着,取名也干脆,就叫《摄影机不要停》。

    日文姜文

    没想到此片祭出,票房也一直没歇着,以18万人民币的成本近2亿票房的高回报率,成为日本年度现象级黑马爆款,给本就疲软的日本真人院线片带来了一丝光亮,并迅速成为广大中国影迷片单上的一员。

    剧照

    《摄影机不要停》的剧情很简单,讲了一个剧组拍摄一个一镜到底的丧尸电视节目的全过程。聪明的是它在结构上动了手脚,把立项筹备、拍摄过程、成片节目三部分的时间线做了调换。先放出成片节目,再交代立项筹备和人物前情,最后解密状况频出、笑果爆发的拍摄过程。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对于正片粗制滥造的长镜头并不感冒,起初的OS:就这也高口碑?再看“假”花絮,OS:这帮中二的人还真有点意思,小励志。真正片尾花絮的,OS:这帮人不容易,很努力,有那么点感动。

    正片,花絮,花絮的花絮,观众观看三种影像的状态,思考的方向完全不同,严肃、喜剧、励志这三连击递进的情绪铺陈,让人眼前一亮,使观众认同人物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完成爆笑温暖的励志主题表达,这正是《摄影机不要停》戳人的原因。

    尽管如此,从结构和立意上,《摄影机不要停》并不鲜见,也逃脱不了与《大人别出声》、《麦拉狂想曲》等前辈的借鉴关系。从成本和制作水平看,它的粗糙质感也仅仅停留在电视水平,但它构建的多重放大视角却达到了“不一样”的有趣。长镜头,拍摄长镜头,拍摄拍摄长镜头以及看节目的人们,利用四个空间、四个视角层层放大,揭秘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戏里与戏外,临场与细节,意外与解决,这些对立冲突被有机的统一起来,在达到一种相对高级的喜剧效果的同时,把影视行业上中下三游以及影迷爱好者的相互关系,浅尝辄止的描绘了出来。

    来自《大佛普拉斯》的窥视

    这种多层嵌套的视角,去年的《大佛普拉斯》也用到过,行车记录仪里的富人、偷看记录仪的穷人、看这些人们的观众,层层的窥视在增加视角的同时,也扩展了思考的多重角度,用诙谐荒诞的方式讲了一个社会问题,直击现实的痛处,能使观众与电影产生全新的观影体验。

    不得不承认,日本电影人用特有的中二和几近失控的喜剧,呈现出了一部小成本影像作品制作中的偶然和荒诞之处。这不仅仅是电影人以自嘲的方式,解构了电影拍摄的细节和各方因素,更展现出了影像背后从业人员令人担忧的现状,拍出了他们的现实境遇和行业困境,与其说这是献给观众的爆笑喜剧,不如说是电影人拍给自己的一小份悲凉。

    可爱的人

    中二和废柴,向来是日本反励志励志片的特有元素,唯有日本人能用这些“废料”拍出不傻、不二、不废、不柴,还很欢乐、小感动、小励志的电影片。

    这让人想起另一部,同样是表现日本电影人的废柴励志片《下众之爱》。在普遍“卢瑟”的影视行业里,怎么维持梦想与失败,怎么看待堕落与前行,怎么处理迷茫与执着……电影里统统都有答案。

    爱上荡妇吧

    “拍电影就像爱上了个荡妇,但我们没办法对这个荡妇弃之不顾,所以你只能不断的艹下去,要坚持拍下去。”《下众之爱》这句粗线条台词,和《摄影机不要停》导演对镜大喊:“摄影机不要停。”简直同一个语调,一语道破电影人与电影的关系。现实与梦想像是闷棍与裸女,在脑震荡与欲望间,“卢瑟”们做不到拿着大棒强奸裸女,只能一次次坚持着从脑外科的病床上醒来,又一次次在散尽精血的空虚中睡去,在不停的挨打中坚定的拍(艹)下去。

    一部电影的诞生就是叠罗汉的过程,不光是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剪辑……声光电服化道这些具体的从业人员,那些梦想者、失败者、爱好者甚至离开行业的人更是电影的基石,往往人们只看到那个站在最顶端最铜人的罗汉,却忘了下面一层层小罗汉叠加托举着大罗汉的目光。

    坚毅的目光

    纵然很多人会失败,纵然这是个欲望场,对影迷而言,还是要看到更好的电影,更好的故事,看到影视从业者们骨子里的那份坚持。

    艹下去吧

    所以再次恳请这帮家伙,摄影机不要停,勇敢的艹下去,这是每个爱电影的人的理想,望周知。

     5 ) 这是一部日本版的《喜剧之王》,既恐怖又好笑

    我很少看日韩电影,也很少看恐怖片,日韩恐怖片更是从来不看。

    这跟我的观影习惯有关的,看科恩兄弟、昆丁·塔伦迪诺看得多了,就不喜欢那种小清新情感系,或者装神弄鬼无中生有的东西——江湖路远、山高水长,自当快意恩仇

    不过,这两天被一个日本的小成本恐怖片《摄影机不要停!》洗脑了——已经看了两遍了,写完本文准备看第三遍。

    有这么魔性?这部电影不仅恐怖,还很搞笑。要知道,这是一群业余演员,花费18万元拍成的,而他目前的票房接近2亿元(都是人民币),被它洗脑的人很多。

    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

    前36分钟是一个完整的丧尸片:一个独立电影剧组,正在荒山野岭一个废弃的工厂里拍摄丧尸片。拍着拍着,真正的丧尸来了,于是,剧组里一个个接连丧命。

    【丧尸来了,演员仓皇逃命】

    而导演呢?却拍得正起劲,“对,就是这样”,“这就是我要的表情”,“继续,摄像机不要停”。

    【演员吓得要死,导演拍得正爽】

    如果只是这样一个故事,那有没什么高明之处?事实上,这36分钟还挺垃圾的,画面粗糙、表演浮夸、五毛特效。

    【电影前36分钟是一部闹哄哄的三流恐怖故事】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就是:这36分钟的丧尸片,采用“长镜头”的手法拍摄,意思就是:拿一部摄像机,导演走到哪儿就拍到哪儿,中间不断,也不剪辑,一镜到底。

    因为是导演拿着摄像机一路跑拍长镜头,所以,在这36分钟,就有下面这种虚了的画面。

    这种虚了的、摇摇晃晃的画面,增加了一些紧张感。但是,这有什么牛的?拍电影又不是为了炫技,拍那么长时间的长镜头如果没有内涵也是垃圾。就像《爱乐之城》和《路边野餐》,长镜头是他们表达内涵的一种方式,不是目的。

    第37分钟,屏幕上出字幕,演员表,好像闹剧就此结束。不!精彩这才正式开始。从37分钟开始,后面这1个小时的故事,才是正片,正片赋予了前36分钟深刻内涵。

    后面这一个小时,讲述的是这部丧尸电影的筹备、制作、拍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高潮部分。

    电影筹备开始,剧组的每个人,包括导演、演员、化妆师、摄影师等,都拿着一本血红色封皮的剧本,《One Cut Of The Dead》(可以翻译为:一尸到底,一镜到底)。

    【剧组人员集体学习剧本】

    学完剧本后,剧组来到深山老林开始拍摄。而拍摄地,还流传着一个恐怖传说:表面看这里是废弃的自来水厂,其实是日本军队开展人体试验的地方,主要的实验就是复活丧尸,“以鲜血唤醒诅咒”等。

    在这样的地方拍摄丧尸恐怖片,算是有诚意了。但是,完成这部丧尸片需要的不是诚意,而是胆量——不是克服对丧尸恐惧感的胆量,而是完成拍摄任务的胆量

    因为:这个36分钟的丧尸片要采用“长镜头”的手法拍摄,还要在电视台直播。而剧组,没钱没人,团队成员个个难伺候。

    团队刚一组建好,导演就开始头大。

    小鲜肉男主演一上来就质疑剧本:丧尸会用斧头砍人合理吗?丧尸不是没有心智的吗?(一看就没玩过《植物大战僵尸》)

    女主演表面可爱、漂亮,其实是个事儿B。

    一会儿要求删戏,一会儿要求改戏,临到要演哭戏了,还要求剧组给自己准备眼药水。

    【女主演要求删戏】

    【女主演要借助眼药水演哭戏】

    甚至还有女演员带着小婴儿,让整个会议室里都是哇哇哭声。

    而导演是个和事佬,万事好商量(谁要自己不是大腕儿呢)。

    拍摄开始前2个小时,剧组再出状况:扮演导演的演员和扮演化妆师的演员因为偷情,一起出了车祸,来不了了!

    眼看着直播就要开始了,怎么办?导演本人和导演的妻子亲自上阵。看到这里,你肯定会说:完了!这个剧组好不了了,这部丧尸片好不了了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硬是把直播坚持了下来,一开始的bug,也被导演巧妙地化解,变成了后面的各种伏笔。

    片中第一个被咬后变成丧尸的角色,是一个特别喜欢酗酒的配角。电影开拍的时候,他其实已经醉得不省人事。

    于是,导演日暮扶着他拍完了所有的动作。

    【导演扶着醉酒演员演丧尸】

    【导演扶着醉酒演员演丧尸】

    你别说,这种醉酒状态,还真有“丧尸范儿”。

    现场的道具不够用了,剧组工作人员直接给自己腿上化了妆,走到女演员面前,其实,她上身穿戴整齐。

    而临时被拉上阵、扮演化妆师的日暮导演妻子,越演越来感,越演越进入佳境,全程都用她从防身课上学习的套路,对付“丧尸”。

    【最后被斧头“砍死”的女化妆师】

    剧组里早已乱做了一团,而直播还得继续,日暮导演带着大家辗转腾挪,拆东墙补西墙,巧妙化解了各种危机,呈现在电视上的效果就是:好真实!

    【观看直播的制作人】

    而这份真实的背后,是现场工作人员的付出,是他们的不容易,这才是这部片儿要表达的东西。

    电影很搞笑,但笑完也有思考:正是对电影的热爱,才使得他们完成了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丧尸直播”,也正是凭借这份热爱,才成就了一部既搞笑又恐怖的佳片。

    拍摄现场,拍完一个镜头,着急忙慌就准备下一个场景的样子格外真实。

    跟着主角飞奔,结果摔倒在地的工作人员毫不在意,就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一样起身继续奔跑。

    电影的最后一幕,需要电影镜头缓缓拉升,露出地上的血色五芒星作为结尾。可是,在拍摄过程中,摇臂摄影机摔坏了,怎么办?

    剧组其它工作人员一边搭人墙,一边等待直播镜头到来。人墙不断搭起,倒下,又搭起来,倒下……

    这样的百折不挠让观众很感动。最后关头,他们终于搭好了人墙,完成了所有的直播。

    到这一刻,我才明白:导演要表达的是对电影的尊重和热爱。我们普通观众看到的一个几秒钟的镜头,觉得平平无奇,甚至有点烂,但在现场,工作人员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剧组的大腕儿演员不敬业还多事,而小演员却朴素、热血;搞笑中带着心酸,心酸中又是对电影的深深热爱……

    既使困难重重,但这些小演员、小导演依然坚定地付出所有热情。

    这样的一部电影,你想到了什么?对,就是《喜剧之王》。尹天仇虽然只是个跑龙套的,但他把演戏作为自己的信仰,不管多难,都要克服重重困难一直演下去。

    【《喜剧之王》剧照,尹天仇正在演戏】

    而生活中唯唯诺诺的小人物尹天仇,一旦到了片场,则不要命地付出,疯了一样沉迷。

    看看导演上田慎一郎为了宣传这部电影是怎么做的?映前倒数一天,导演自个在ins上来了一拨土味宣传:他把自己当油漆,涂抹出了倒计时海报。

    因为,《摄影机不要停!》制作成本很低,很穷酸。但越是这种穷酸,越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

    事实上,好的恐怖片,似乎常常跟拍摄成本、跟有没有大腕儿没有关系。比如2016年马凯拍的那部《中邪》,多少人看完后被吓得不敢睡觉,制作成本也只有5万元,比《摄影机不要停!》还要少很多。

    这其实也说明:真正的好电影,是要有一些真诚的东西在里边,怀着创作者的一颗敬畏之心的,好电影既不是资本的游戏,也不是流量的俘虏

    《摄影机不要停!》值得一看,也期待更多的小成本诚意之作。

    ↓↓↓↓↓↓

     6 ) 滚烫的爱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说来,一镜到底的神话,到底在中国影迷圈,流传了多少年呢?

    有许多电影大师以长镜头见长,尤其是欧洲的,贝拉塔尔几位,加上侯孝贤。久而久之,有人形成了思维定势,长镜头差不多等于是技术牛逼的艺术电影代名词。即便不是那样子,长镜头也意味着辛苦工作的脑力结晶,是赌徒导演协调了多方资源,毕其功于一役的疯狂下注。

    当年亮相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的伊朗电影《鱼和猫》,台湾译名,就叫“一镜杀到底”。更多人知道的,是201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维多利亚》,香港人,叫它“一镜柏林”,以及更多淘碟时代影迷所熟知的,俄罗斯狂人索科洛夫的《俄罗斯方舟》。

    一镜封喉

    显然,片商比任何人都知道,长镜头的卖点,近乎是与观众之间的游戏挑战,仿佛坚持看到底,你就可以寻宝成功。但这些片子,应该都没有2018年度日本现象级电影《摄影机不要停!》来得好玩。

    但,说实话,一上来看到片子,我、是、懵、的。

    虽然尽量避免被剧透,但隐隐知道,片中好像有个很牛叉的,一镜到底、劈杀丧尸的长镜头。即便日本真人商业电影,总有一股老后破产的衰败劲,但穷人版日本丧尸,也许能窥见《釜山行》的一二神韵。我是这么想的。

    导演吼

    结果我很快发现,《摄影机不要停!》一上来,好像就是那个要命的长镜头——因为一直不切。

    长得有些夏威夷风的山寨日本姜文导演,像一条上了瘾的疯狗,对着女演员狂吼:

    NG42遍了,你行不行啊!

    你就是假到底了,拿出点真实的恐惧来!!

    眼泪,你知道什么叫眼泪嘛!!!

    喜剧之王

    彼时彼刻,我是心想,什么鬼(此处请脑补一下,周星驰《喜剧之王》的开头),我都想喊CUT了!

    事实证明,这个长镜头相当难熬,许多问题不断涌冒出来:

    啊,演员的台词接不下去了,他们该要去找手机了……?
    导演怎么中二狂魔般,闪现大叫又消失,自带丧尸退避光环……??
    包贝尔为什么坐在门口,完全状况外,而且死活要出去PK僵尸……???
    摄影机怎么拌蒜栽倒在地上了,长达半分钟之久……????

    拌蒜

    咦,为何突然变成了手持还带推拉的廉价大特写……?????
    匪夷所思的抢戏女二,好比不想死的龙套配角……??????

    请冷静点
    还有,怎么突然冒出来一截惊悚的,满是毛孔的大腿……???????????

    这根本是网大水平的中国电影,而且如此糟糕的长镜头,有人在电影院坐着,真会夺门而出吧。我甚至已经非常无聊的,在找长镜头的连接点(即这个长镜头是后期剪辑合成的)。比如在夺门而出的那一刹那,好像有连接点。

    然后谢天谢地,《摄影机不要停!》的片中片终于结束了。

    最高潮

    原来,观众刚刚所看到的,是电视台的高管,拍脑子想出来的一出好戏。一镜头到底的僵尸片直播,就是最大的噱头卖点。类似的,先来上一部电影(片中片),专搞艺术片的洪常秀就玩过好几次,如《剧场前》和《玉熙的电影》。

    所谓直播设定需要,更令摄制组无法中途喊停。而拍摄恐怖电影,途中搞出来诡谲事情,更是常见的剧组八卦,也带有making of的伪纪录片风采。

    《摄影机不要停!》美化了电影制作本身的乐趣。我惊喜地发现,在类型片的拍摄现场——无论是学生作业水平,还是一伙草台班底。电影所呈现的内容本身,并不会有太廉价的感觉。即便有人会据理力争,血浆啊,断肢道具,假到不行的,但是,预算不足、美术欠奉的虚假,是符合那部丧尸片的拍摄需要,所以它并不会让人觉得假。

    拍摄现场

    倒是真的闪回到一个月前,电影跳到了要开始筹备拍摄过程,家中、电视台、大楼下、公园马路边……《摄影机不要停!》只花了20万人民币不到低成本,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你会惊喜发现(掌握电影的拍摄规律),找一个景要多少钱巴拉巴拉之类的。

    这个时候,当你再次被拽进到那个挣脱了生活,陷入不可控的摄影现场,你会发自内心,感受到观看电影的愉悦。无论它是一部像《房间》那样烂的片子,还是任何人都可以嘲笑这伙人不专业(事实又证明他们极力在做到专业)。

    排练现场

    说到底,再烂的电影,都有一个灾难的、大型车祸现场的拍摄过程,可观众只会(需要)看到成片结果。这在十几年写评论的过程中,一再发生过以下局面:总有许多探班或者身在现场的人会跟我说,这个镜头导演拍得有多苦不容易,那个地方其实真的大家都很努力,再不然是这样那个的原因后期全拿掉了。

    显然,许多去过现场的,都会觉得哪怕是一个烂到不值一提的片子,它都有一帮人的心血,有苦劳。但没用。观众只会看到结果,再去想象那个无法还原的现场,更准确说,绝大多数的观众和评论者并不想回到拍摄现场,而更愿意相信,他们所看到的,银幕上的电影,是真的。

    你最厉害了

    敢于像《摄影机不要停!》那样摆烂,像《灾难艺术家》那样看看人家是怎么玩的,把拍烂片的过程还原 review 一遍的,结果玩味无穷,还真成了。或许,这也是北大毕导演令人感到面目可憎的一点。同是拍烂片的,他非要摆出一副学生会干部训人的姿态,这就很不电影了,很不好玩。

    另一面,《摄影机不要停!》也戳破了长镜头的工匠神话。它不仅可以用在艺术片,也可以拿来低成本的商业片里头博大票房。希望另一位毕导演好运。

    2016年《滚烫的爱》结尾1

    2016年《滚烫的爱》结尾2

    总体来说,《摄影机不要停!》还是一部不忘电影初心,姿态低得令人感到好笑的日本电影。用所有资源去做一件事,那些跑前跑后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助理摄影师

    比生命更大

     7 ) 映画の力をなめるな

    制作成本不到300万日元(约18万人民币)培训机构出品的众筹作品,《摄影机》6月份在都内2馆限定公开,一个多月后全国150馆上映打进周票房Top10。不管最终能不能达到媒体吹的10亿日元票房,这部破收益率纪录的独立邦画已经注定被载入日影史册。

    丧尸元素和废柴男主的元素难免让人想拿吉田大八的《桐岛》来作比较,但看完后我更多联想到的是同样属于B级以下小制作的内田英治《下众之爱》。

    高中毕业开始自学编导,写过搞笑剧本子的上田导演显然交出了一个可爱讨喜得多的作品。相较于《下众之爱》里内田不留余力地展现底层电影工作者夹缝中生存的阴郁以及专属于cult片的各种fetish元素相比,《摄影机》是从接地气的学校workshop项目开始,一心作个好懂好玩好拍好演的作品。上田导演在剧本设计初期就融入了舞台喜剧的经验,把故事分成层层叠加的三等分,每一部分都赋予明确的定位。第一部分的铺梗,第二部分的背景说明和第三部分的升华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硬件条件的依赖,而用心打磨了剧本内容。最受恶评的第一部分虽然确实会因为粗糙的镜头和表演吓退部分观众,我倒觉得小制作和话剧风的特点反而让长达37分钟的一镜到底长镜头噱头十足却没有炫技感,这部分的尬演也有种“破次元壁”的真实和诙谐。相反更可以展现导演叙事能力的第二部分背景说明全程功能性的白描,当然也有受限于片长的因素,但粗糙的节奏还是让人会有点担心导演实际的剧情片叙事功底如何。第三部分的升华则是高潮迭起,丢搞笑包袱的节奏驾轻就熟,结尾的升华也是非常聪明,密度极大笑中带泪的观影体验就个人而言算是在日本最酣畅淋漓的几次之一。

    日本人永远爱热血励志的理想主义,上田导演没有像大多数独立电影人避开这种迎合大众趣味的类型,而是相反用极度贫乏的物质条件把这种理想主义刻画得更加壮烈。电影最后几幕对“映画爱”和“不忘初心”的呐喊把电影里的虚构与现实中拍摄条件同样艰苦的《摄影机》剧组联系在一起,让全片最后爆发的情感力度暴增几个量级。

    就像上田导演在TOHO日比谷的感谢登坛说的“映画の力を信じて本当良かった”,《摄影机》让观众久违地感受到拍电影、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梦想和快乐是可以多简单纯粹。如果《摄影机》能让被委员会和垃圾漫改拖得死气沉沉的日本影像行业重新反思“映画の力”那真的是功德无限了。

    (最大的遗憾是上田导演本人不会演戏,要是会演自己直接上男主角那情怀加成肯定再多1个亿票房吧!!)

     短评

    这部必火!必须火!!!p.s.500一本的场刊里导演把剧本全给印上了,推荐购买

    3分钟前
    • 意义不明
    • 力荐

    看前半小时真怀疑如此好的口碑究竟怎么得来的,原来“正片”之后的“花絮”才是重点,视点不同的互文揭示低成本电影是如何拍成的——一个状况百出的团队,艺术要求不高的资方,在捉襟见肘的人手调动下,发挥种种即兴表演和临场应对的能力,大家通力合作完成拍摄。“揭秘”过程令人爆笑,又不无艰辛,之前对“正片”中出现的第三方摄影机机位存疑,此刻才恍然。形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以及充分利用电视台媒介的功能,都让人耳目一新。

    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正常來說,30幾分鐘的長鏡頭應該是足以名留影史的炫技大師之作,但那AV級演技、稀爛鬼劇情、粗製濫造、純粹血漿與女體的賣弄的殭屍短片實在是……看到End Credit跑出來,只覺得我天還好結束了。但立刻被拉回來,不對啊才30分鐘而已怎麼就End Credit了?才發現自己原來被拉進了一場後設的狂歡喜劇當中,一般的plot twist只會用結尾5分鐘來搞「真相大白」,這裡給足滿滿的60分鐘的「真相大白」,才發現前面的所有不對勁都有跡可尋,就是放送事故豪華大禮包,能錯的全都錯上了。但看著他們用盡全力搶救這部電影,沒有人願意直接喊卡,居然也慢慢覺得開頭那東西爛雖爛,可是如果反過頭來看電影後面,願意一層一層的剝開攝影機,你在爆笑之餘,可能會發現自己也有點鼻酸,有些想落淚

    6分钟前
    • 化學超爛男子
    • 力荐

    哭不出来可以滴药水,背不出来可以配台词,在一个不专业的剧组,敷衍会像丧尸感染每一个演员。虽然一镜到底拍出的还是烂片,但男演员不再傲慢,去充当人梯,女演员不再矫情,肯被呕吐一脸。业余场务表演了什么是投入,临时导演喊出了心声。你的烂片是我的作品,你的敷衍是我的人生,我不要这样的人生。

    1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今年日本院线电影里观影体验最酣畅淋漓的一次,后半段全场一起笑到昏厥,真的好久没有看一部电影这么愉快了!挑战观众的开头一镜到底37分钟,如万花筒般层叠镶嵌的剧中剧,糅合多种要素的创意构思……迷影之情溢出屏幕。感觉演员、导演以及所有参与制作的人都乐在其中,看到最后一定会被感动到。

    16分钟前
    • 晴蘭
    • 力荐

    挺好笑的。看开场一镜到底的烂僵尸片,与NG42遍一样难熬,确实要冒出来诸多问题:台词是接不下去了该找手机了;导演怎么中二般闪现大叫又消失;包贝尔为什么坐在门口状况外;摄影机怎么拌蒜栽地上了;为何突然变成了手持推拉的廉价大特写;匪夷所思的抢戏女二;突然冒出来的一截大腿……《摄影机不要停!》美化了电影制作本身的乐趣,但事实上,在类型片的现场,内容本身并不会有太廉价的感觉,倒是真的跳到开始筹备过程,低成本的感觉更明显。说到底,再烂的电影,都有一个灾难的、大型车祸现场的拍摄过程,可观众只会(需要)看到成片结果。许多去过现场的,也都会觉得烂片有心血有苦劳的,那不如看看别人是怎么玩的,把拍烂片的过程还原 review 一遍。

    1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4.5 一部难得的、毫无吹水感的“真·神作”,效果宛如《房间》+《灾难艺术家》连映,被彻底控制大脑、抓住笑穴。

    2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谨以此片向李安从家里搬来被摔碎的餐桌,小津从家里拿来的红色暖水壶,抓走张艺谋的UFO,赶着杜可风摄影机跑的重庆大厦保安,被集体抓嫖载入县志的东邪西毒剧组,胡金铨写的书法对联,片场喝的醉醺醺的玛丽莲梦露,黑泽明等来的云致敬~电影是一场奇遇,摄影机不要停~

    23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D+ / 还是觉得更像是迷影向的一期综艺节目。虽然试图用并不新鲜的“虚假”嵌套来论证“真实”的意义,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嵌套同样是封闭的,影片最终的层次还是停留在致敬电影工作者,反而没有向“真实”敞开裂缝——这也是影片最薄弱最矛盾的一点。冷静下来还是三星,若若说得很对,这是一部《房间+灾难艺术家》,显然我依然很不喜欢《灾难艺术家》的部分。

    2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前30分钟比《小时代》还烂,结果最后30分钟比奥斯卡最佳影片还精彩,瞬间把一星烂片扭转为五星佳作。想象力天马行空,创意简直无敌,恶搞指数爆棚,诙谐程度无以复加,让人笑到癫狂,整部电影牛逼到无法用言语形容。为什么突然聊防身术,演员为什么突然想出去,摄影机为什么掉在地上不动了,三位演员为什么突然看向门外,为什么丧尸发现女主却不咬她,男主为什么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原来一切不对劲的镜头都是有原因的。毕志飞、郭敬明都应该好好学习,要是借鉴《摄影机不要停》的思路在电影后半部分加上拍摄花絮,《逐梦演艺圈》和《小时代》能成9分神作。

    31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开场前30分钟的那段长镜头,我看了1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一路跳着看完的……然后等我看完后半段,又把开头的30分钟认真看了一遍,边笑边哭!

    36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是,我们拍的是假的,我们还告诉你为什么拍的假,甚至告诉你的这个过程都是假的。开头的一镜需要勇气,不然很容易十分钟弃。

    38分钟前
    • 闪电标
    • 推荐

    后半部分有趣,最后甚至有些感动,写给电影的情书有那么多封,大概只有这一封最淳朴最古怪,也最“怡情”,不过,看完全片后还是觉得这不太像一部电影,而更像是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午夜档解密节目,正如电影开拍前制片人向导演阐述其即将执导电影的两个“卖点”,同样适用于本片,因为它胜就胜在牢牢抓住了影迷的猎奇心(丧尸、一镜到底),《摄影机不要停》的观众定位相当准确,只要你爱看电影、爱看丧尸片、对一镜到底怀有好奇、对电影幕后花絮怀有好奇,那么你就会是本片的潜在拥趸,与此同时,当你被前半段的“失误”弄得一头雾水时,导演又以一种合理且戏谑的方式一一予以解释。娱乐至死的年代绝大部分人当然会欢迎这类作品,但很难说嬉笑过后本片会为观众留下什么。以及,说句题外话:再一次为伍迪·哈里森去年那部无人问津的《迷失伦敦》感到惋惜。

    40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4.5,你们要知道,烂片也是剧组上下几十口人拼了命才拍出来的

    44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还好身边的朋友都比较仁慈,没有给我具体的剧透,没想到结构变了三次是这样的,经提醒之后,有意在留意第一部分里那些突兀的点,没想到了最后一部分都成了临场的笑点,也成了凸显电影人精神的部分。互文下来之后颇有当下影视大环境下娱乐至死的速食作风,拍的烂有时候也是一再妥协下迫不得已的烂,再烂的片子背后也会有一些用心的地方,只是这一次导演先看了烂片,再让你看烂片背后闪着光的用心。这要是搁在平时,大家连烂片都懒得看,背后的闪光更是没人会看得到了。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等了大半年,可能预期太高吧,非常失望。《糊涂戏班》的结构+对一镜到底的迷恋+新人导演+脱力丧尸+日式煽情,全都是意料之中的拼凑所得。除了喜剧效果,切换视点对电影中”失误“的解谜,跟听上映后导演大谈拍摄时的遗憾有什么区别呢?而且为什么一定要说这是献给电影的血浆情书?电视台、直播、流量小生、完成任务、会议间里的观众,每一个片中提到的设定都规避了电影,倒不如说是电影人的自我解嘲。

    51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为了一部真正的好片而拍摄了一部真正的烂片。

    53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拍个av版吧,日本姜文自己演。

    58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前半个小时:好烂哦。中间半个小时:(._.)无聊到看表。最后半个小时:我的妈呀原来是这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黄青蕉
    • 推荐

    推荐有条件的、以后出源了都看一下:将会载入cult电影史/迷影影史的电影,这一部就能让人对日影重新燃起信心。比吉田大八的《桐岛》更加彻底地用丧尸片表达出了对电影的爱。具体不剧透了。

    1小时前
    • 离净语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