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大秦帝国之纵横

    大秦帝国之纵横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3

    主演:富大龙,宁静,喻恩泰,傅淼,杨新鸣,李立群,姚橹,杨志刚,赫子铭,周波,田小冰,刘钊宏,袁菲,荆浩,张振华,孙霆,蒋一铭,周征波,赵毅,孙强,高海成,杨紫嫣,罗天佑,战鹤文,丁嘉兰,任正斌,王彩平,张太龙,彭志东,孙飞虎,贺云庆,闫以昌,刘辉,张博,王俊鹏,王嘉浩,雪菲,闫沛,王运生,朱梓郡,彭波,郑天庸,张璇,魏华,焦刚,夏侯镔,成国栋,王大奇,赵波,马卫军,刘畅,廖东力,王宁,何勇生,刘磊,刘 

    导演:丁黑 

    猜你喜欢

    • 更新至第17集

      特别行动

    • 全36集

      浮图缘

    • 全50集

      武则天秘史

    • 34集全

      恋恋不忘

    • 完结

      生逢灿烂的日子

    • 已完结

      谁都渴望遇见你

    • 已完结

      长相守2020

    • 56集全

      三生三世枕上书

     剧照

    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2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3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4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5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6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6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7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8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9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周列国,百年征伐,兼并挞伐,此消彼长。时至战国中期,七国并霸。曾经险遭灭国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下迅速崛起,成为西北旷原最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保守势力的逼迫下,年轻的秦惠文王嬴驷(富大龙 饰)被迫车裂商鞅,却也以消极的态度抑制保守一派。齐魏相王,雄心勃勃的秦惠文王在极其凶险的局势下登上国际舞台,同时铲除国内以甘龙为首的反对势力,为雄霸天下铺平了道路。国力衰退的魏惠王(李立群 饰)为遏制强邻的东进态势,任用苏秦的六国合纵之说以陷秦国于孤立。而秦国在不断蚕食周边之际,也启用张仪(喻恩泰 饰)提出连横的对策。豪杰贤士竞相登场,战国历史进入了最颠荡起伏的时代……  本片根据孙皓晖的同名历史小说的第二部改编。

     长篇影评

     1 ) 世道如此,悲夫張儀

    我沒看過小說,我確實不知小說是如何的驚天地泣鬼神般精彩,我就是不解為何短評里的都是一星也就罷了,更有不少謾駡之詞。有人說是不是現在的惡劣的電視作品把觀眾的審美趣味給擺歪了,我覺得有此可能性。因為此劇,個人覺的已經強過不知多少現在正在播放或將來即將播放的作品,經過仔細查看短評和影評,大致揣摩了下給一星或是大罵此劇的人無外乎是兩種:一者在影視或文化界確有成就者,另外就是一無所知的茫然于世之徒。其既不知自己喜歡何總類型的作品所以遇上不對胃口的可能就憑個人好惡大放厥詞亦或是對作品年代史實不甚了解時便主觀臆斷,此即既無自知又不知別人說述為何物,只有可悲到回到自己的世界里臆斷,這還是沒有自知之明,對一物不了解,大可不做深入評價可如是說這不是我喜愛之題材或是不知其優劣均可,為何要故作高深,以批評彰顯自己,這只能是自欺,他人豈會被這粗鄙之徒所欺。
    另有人不知是對張儀還是喻恩泰頗有異議,說此諸如:張儀被帶入了其他電視劇的形象進來了,如何不妥,如何不行............
    對於這我只能說這是,觀眾自己心亂帶入的其他形象特質,不是喻恩泰沒有代入角色,你看劇的態度導致你不能嘗試去理解人物和人物所處的背景。退一步說何況歷史人物史書只是給了個大致的框架說其一生為人如何人如何,具體細節並未有所謂正確與錯誤,只要演繹出其主要氣度就算是了不起的了!
    如此精彩誠意十足的演繹,招致諸多誹議,而在另一端漫天飛舞的一路讚歌的宮鬥爭寵劇,我默然不知何如。世道如此,悲夫張儀!

     2 ) 角色小点

    惠文王,富大龙不错,出乎意料的塑造,晚年够惨,孝公、惠文王、武王包括始皇,秦君都未活过50岁。
    宁静,表现不错,装嫩部分难为她了。
    惠文后,妇人。
    张仪,亮点,除了正经的时候都是秀才借尸还魂,但的确实力派。
    齐王,最像明君的表现,不过齐威王一口气活到了秦惠文王时代,当然太史公对人物年代的把握也令人没啥信心,纪传体就是这样。
    楚怀王,亮点。
    屈原,不知变通,我族又臭又硬的知识分子的鼻祖。
    赵武灵王,太随意了点,胖子一个。
    秦武王,装上胡子像样多了,像是个举鼎的角色,我若不举,岂非丢脸。
    白起,小荷才露尖尖角,嫩着。
    司马错,戴和不戴头盔时,总觉着是两个演员。
    樗里疾,没有“滑稽多智”的意思,设定改了。
    魏惠王,太亮了,司马迁说老爷子在位36年,但又有说在位50年,历经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四代秦君,老而不死是为贼。
    漪蔚,亮点,有钱无权,给了吕不韦发展空间。

    大秦帝国第一二部,最大的硬伤还是太往高大全的方向靠,秦国内部决策层基本是铁板一块,永远其乐融融祸福与共。

    总之,这样的剧还是诛心之作,堪当5星。

     3 ) 黑大秦帝国之纵横(秦2)者,莫再聒噪!!!

    正文:呵呵,自观电视剧《大秦帝国1》,很是愉悦,自此才另眼卫鞅,敬之往之,自此才知何为秦法,自此才知先秦已有誓死卫国之精神、高风亮节之名士、学风蔚然之学宫、慷慨陈词之百家,听商君说法、辩墨家之言、闻孟子之礼、论兵家之道,乐刎颈之交、明约法三章……自以为是近年最佳之历史正剧,非自夸自卖,孙皓晖先生吾敬之,黄健中先生吾亦乐矣……

    知孙先生伏案16载方石破天惊,著洋洋历史巨著,示誓为秦国翻案,立言穿越《史记》之山,欲明中国文明之根基,将清目下混乱之风气,建立国家意志,张扬法治精神,提倡士子情怀。虽不曾拜读先生之书,但秦1已使我耳目一新,如醍醐灌顶,豁然洞开。亦问曲江有意将先生剩余四部奇书改编为电视剧,以求书中精神之广泛传播,先秦文化之迅速蹿红。于是乎,更想一睹《大秦帝国2》以为快,2年来,常牵挂之,怎奈不能寻得,甚是不爽,听闻高希希之《楚汉》热播,不由观之,自感败兴(吾一家之言,不足道哉,观之小家碧玉,非秦之大家闺秀,好比古龙之小李飞刀与金庸之天龙八部),愈思前者,可导演更替,为丁黑先生,看其解说(解说详见其采访),言电视剧无非是关注个人命运与感情,此言足以证明其对大争之世察之不祥,2或成为新三国之又一翻版,没有百家争鸣,缺少士子之情,更乏大争之世之波澜壮阔。自觉已不胜1部,甚是可悲。闻2已在台湾上映,而大陆迟迟不播,实似1部,于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热映,却被央视所排,辗转地方,以求盈利。此次易主,与此有关否?得知央视开年即播2部(实为9月5号),不以为然,已无1部之精辟,亦不见法家之言辞!!!但一睹为快之意亦未曾减,前些日于网上苦苦寻得,现已观之数遍,我之顾虑早已不在,2部更是有大家风范,张合有度,尽看纵横家张子、犀首奔走列国,各国关系犬牙交错,外交手段谋国谋王,时而见儿女情长、时而观剑拔弩张,时而听庄子讲庖丁解牛为何意,时而闻名家鼻祖惠子之要义,时而见芈原慷慨激昂之性情……战国,不愧为原生文明之发端,天下熙熙,列国嚷嚷,荣极一时又尘埃落定,豪情壮志,人生如此,亦也快哉!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是陕西汉子就应该看,是中华儿女就应该看,想了解中国原始文明就应该看,想知诸子百家者更应该看!大争之世,礼崩之时,儒家不曾兴盛,后世选择儒家何其幸乎,又何其悲哉!!
    目前很多人在吧里辱骂《秦2》,诚然,1讲法家之治,爱国之情,布衣赴国难,商鞅身殉法,观之无不感慨零涕,肃然起敬。然而,2与1都属佳作,甚至2比1更高一筹,两剧风格迥异,各有千秋。2之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观之若行云流水,赏心悦目。全剧观之似空洞无物,纷繁杂乱,实则,处处点睛,观2更需要艺术评论之力,文学修养之功,洞察画外之法。你何解“嘉鱼”,怎论“九鼎”,再听“与子同袍”,又闻“关关雎鸠”,你怎看“彭城赴会”,又何观“捏桑会盟”,你可知湛卢仁义之剑,再虞公失国潜心做醋,又曾闻玉配君子有五德,其背景之复杂,文化之深厚,言辞之犀利,智谋之高深,实令人叹为观止。

    有人说,2无1之大气磅礴之士气,布衣殉国之精神,又可知2中处处可见此等气势,此等精神。但全在画外,需细细品尝,久久回味。譬如河西战捷庆功士卒为酒言其父战死,怎无表现秦人热血尚战之品性,再秦廷审赢辛,无不体现“刑亦可上大夫”之公平公正精神,又张仪聂桑不畏死,孤身赴燕营,慷慨离秦去楚,岂能说其无战国士子冒死报国之豪情,再冯高慷慨离国去韩赴死,秦国款款情深之无奈,可表秦国重视人才,不拘一格,体恤百姓之仁政,亦表秦人愿以死积极报国之情感,实在景翠攻咸阳之际更是可敬可叹!

    再谈谋略纵横,看令尹昭阳以芈琰为质使义渠就范,而后缘何护送回国之透彻分析;张仪诱惠施商定魏王牵马之恩威并施;犀首韩国五子相连之慧言智语;赵武灵王迎姬职为燕王之高瞻远瞩;赢壮阴谋篡位之巧言令色……于此种种,不一而论。

    再看雷鸣大战,剧中奇袭、阵战、偷袭、佯攻等场面应有尽有,义渠作乱、河西之战、观泽之战、五国锁关、决战丹阳、保卫咸阳,分别采用实写、虚写之手法,艺术效果更佳,感染力更强!

    最后言常人诟病之宫斗戏。我认为是恰到好处。不言其润饰紧张剧情使之张合有度之功,但说其自身存在之要义。不铺垫惠文太后、芈太后之性情,怎知此二人命运之不同。不摊开秦惠文王与此二人之感情,怎能理解其定太子之艰难,以及其老年“暮疯”之怪疾?岂不知如此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避免脸谱化?不描写秦武王、昭襄王幼年之所为,怎知其成王之所行……

    综上,秦2好似富大龙之饰赢驷,越看越有味,愈观愈不舍。吧中朋友,切莫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不加思辨,更不要先入为主,大放厥词,诋毁秦2,似无必要,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见解不同,可以争论,但所言需有理有据,莫凭空说来,侃侃而谈,误人子弟。
    近日,大秦帝国之纵横(秦2)便要登录央视黄金档,请大家细细观赏,陶醉其中!

    其实,我等所愿只是希望国人了解中国原生文明,希望更多学者研究诸子百家,希望中国文化更加异彩流光,希望国人觉醒,存变法之志,希望我华夏重回大唐,早日复兴!

     4 ) 李立群演的魏惠王大亮!可惜死早了。

           李立群演的魏惠王大亮啊!!有时候不知道台词是自己临时起意还是编剧量身定做。经常听见他恰到好处的点睛的口头语。犹如蛋糕上的一丛奶油。

    例如初见张仪的时候:“请问秦相此行。。哎,别什么此行了,说吧,来这干嘛来了?”

    第17集听完已为魏相张仪的建议:“别啰嗦了,本王准奏了,亲秦,盟楚,还有什么呢?”(一国之君啊,这货居然没听完整就准奏了)
    张仪小声提醒:拒齐!

    “哦,还有拒齐!”

    然后魏惠王摇着头赞叹:“嘿,太有想法了!”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们对不同政见人士实在是仁义啊,不但不抓起来投入秦城监狱,名士另投敌国的时候还能赠与盘缠。哪像后来一统江山后的某朝,投入监狱不说,北欧狄戎发了奖还不许人家去领奖。继续关,关到死。。。

     5 ) 赢驷八子大闹牢房的理解

    大闹牢房那一场戏,我之前也没看懂,但现在也有个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八子质燕,从头到尾都是赢驷安排的。因为他意识到,他在立储上的犹豫不决已经给秦国带来了隐患,和张仪赢疾商量的结果让他做出了不能易储的决定。但当时他的犹豫不决已经让别人蠢蠢欲动了,芈琰事件更是让他意识到他的犹豫给八子也带来了杀机,他在跟张仪赢疾最后商量易储事件之前,又去警告过魏纾,让她不要再往自己心上插一刀,意思就是让魏纾不要参与夺嫡事件,但是在他下了不易储的决定以后,就决定利用魏纾和赢壮,因为如果陷害事件是赢驷自己谋划,那他还能控制最后的结果,而且能速战速决,行之有效,如果放任赢壮一干人随意做,根本不知道他们会怎样陷害八子和稷儿到不能收场。在所谓“幽会”事件发生以后,赢驷对八子的态度也是举朝观望的,毕竟八子犯错并没有连累到稷儿,而且如果赢驷对八子一味偏袒,八子一样能翻身,一样是赢荡的威胁,那那些宗亲可能对八子做什么都是无法预料的,所以赢驷必须狠下心来补上最后一刀。他直接把八子下到了死牢里,他去牢房里探望八子,只怕有很多人在在监视赢驷对八子的态度吧,所以赢驷探监就是故意做给这些人看的。但是义渠骇也确实是他心头上的一根刺,他确实吃了一辈子的干醋,所以在那里阴阳怪气地和八子吵架,八子是真性情,从来不会服软认错,从来也不会曲意逢迎,然后俩人就果真大吵了一架,但是八子在大骂嬴氏宗亲的那些王八王孙时,赢驷回头往牢外看了一眼,这一点让我觉得他真的是故意做给外面的人看的,所以他说竟失态如此,寡人失悔,竟留你在秦宫这么多年,八子愤然回头,不再看他,自己哭泣,赢驷大哭,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他和八子的最后一面了,他也知道他深深地伤了八子的心,再也不会好了。第二天张仪过来给八子求情,他在骂了张仪以后又把张仪请回来,他骂张仪也是为了表明他恨毒了八子,让人觉得他和八子再无可能,八子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之后他又把张仪请回来因为他需要张仪提出救八子的办法,其实做人质这个方法赢驷应该是有想到的,因为他不可没真的杀了八子,他在动手前应该就给八子想好退路的,只是这个方法不能他自己提出来,必须由别人提出来,最佳人选就是张仪,他跟张仪说八子他是一向宠爱的,说明八子在牢房里把话说的那么难听,他根本就没有生气,只是伤心。。。我只前也没看懂为什么在八子回头以后赢驷哭的更伤心,如果是生气,应该是甩手走,就算是后悔娶了八子也不应该是哭啊,他一个那么霸道的君王,哭多难看啊。。。可是赶走八子好比剜肉剔骨,驷儿真真是心如刀割啊。。。所以自己也失态如此。。。我个人感觉是酱紫,不同意的轻拍。。。

     6 ) 既为兄弟,此生不负——综述驷疾华兄弟深情

    《大秦帝国之纵横》,剧本是大秦帝国三部曲中水平最好的。人物刻画不偏不倚,虽有洗白但点到即止,从不矫揉造作过度神话;群像感强,大争之世风云际会纵横捭阖之感跃然屏幕;情感细腻,如春风化雨似涓涓细流,大有润物细无声之意味,在不经意间戳中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节奏紧凑,台词精细,文白夹杂,古意盎然,BGM有时出戏有时提升氛围,暂且不表。

    看完之后,唯有长叹一声:“啊,战国,不就是这样的吗?”

    不过今天的重点不是吹纵横,而是想说说本剧中不太被提及的一种感情——兄弟情。在这部剧里,有人高谈驷仪君臣,有人阔论王八夫妻,却绝少有人去提及两个人——公子疾和公子华。

    也是,历史剧的旗帜,大争之世的背景,多得是君臣相知、名士熙攘、变法图强、伐交纵横的大情大义,谁还会注意这些“兄弟骨肉小情”呢?不过对于《纵横》而言,这实在是一种太重要不过的情感。在这部剧里,秦惠文王驷,若是没有这两个弟弟,撑不到最后。

    下面便来说说这兄弟三人的性格:

    秦惠文王驷,大哥,秦孝公长子,秦国第一个王,野心勃勃,继位之初便杀商鞅除世族夺河西谋东出,有明君拓土强国之志向,有秦人如临深渊之警惕,虎狼之态尽显。但正由于其桀骜不驯,很容易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若真到此时,秦国危矣。

    秦公子、大将、右丞相、严君公子疾,二弟,秦孝公庶出子,史料评价“严君名疾,厥号智囊,既亲且重,尊兵外攘”,足智多谋、亲厚稳重、出将入相,堪称秦人中的大才、宗室中的翘楚。

    秦公子、大将公子华,三弟,秦孝公庶出子,史料不足,仅知有万夫不当之勇、后在战争中牺牲。

    有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在秦国的崛起之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大秦崛起之路,虽然多少也有那残酷的王权争霸,但是无论是哪个王,哪一位老秦人、新秦人,都将一句话奉为信条:“我为秦人,别无选择”。驷疾华三人亦如是,他们三人相依为命,支撑起了秦国这片为群狼所环伺的江山。

    在剧中,疾弟是秦公剑的接班人,类似公子虔等辅政大臣的角色。但幸运的是,本身文武双全足智多谋的疾弟从未自视太高,从不滥权专权,而是能够在哥哥找来大才之后心甘情愿地退居二线,更从来没有质疑这些可能与其争权夺利的外臣,反而是能够提醒哥哥去使用人才。“既然君上把公孙先生请到秦国,为何不用他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这样的话能够从一位王弟兼辅政大臣嘴里说出来,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中国历史剧塑造的人物中更是罕见的,甚至说公子虔都比不上他的公心。除了公孙先生,在张仪这边也是一样的,在晋咸居和张仪说卦象,句句都在点醒张仪提醒秦王哥哥,附明君可展翅,君上用才不论位等。

    但同时,他又遗传了老秦人的狼性和霸道气性,在是否立稷儿为太子这一问题上,直接一票否决了秦王老哥“不切实际”的想法,并“堂而皇之”搬出“张仪乃外臣”这一说法。立太子了,这是我嬴氏宗族的家事,你姓张,就不要来掺和了,就算你为我的国家出生入死,你也还是姓张,不是你该管的。这种做法,确实很冷酷,但是不得不说,驷哥暴毙后风雨飘摇的秦国还就得这样狠辣的人才能扛得起来。无论何时,疾弟都站在秦国立场上考虑问题,公私分明,国之大器,无愧血管里流着的老秦热血。

    疾弟在三兄弟中一直是老成持重柱石般的存在,老成得我几乎怀疑秦孝公是不是记错了他和驷儿的生辰,这才是哥哥么不是。但反过来想想,作为和老大差不了多少岁的二弟(同父异母嘛,只差个几月几天都是可能的),当年既亲眼目睹了大哥被流放的惨剧,又要帮着忙于变法的父亲照看稚嫩的幼弟(别问我为什么知道,长大以后还能这么相亲相爱的兄弟小时候一定是穿过一条开裆裤的),被逼着也要成熟起来了吧?

    再来说说驷哥。驷哥通过流放的历练和对父亲变法的耳濡目染,逐渐成长为了一个天纵奇才的统治者,并得到了老秦家“拉小手”的真传。但治国理政上的成熟,并不代表他性格上就是成熟的。从早期目睹老师被割鼻子刺脸留下的心理阴影,到流放途中形成的缺爱恐惧心理,再到继位之后车裂商鞅剿灭变法反对派噩梦般的血腥征途,这桩桩件件足以对驷哥的心理造成极大扭曲。没有心理干预机制的秦国,足以让驷哥变成一个强悍又脆弱的人,强悍在政治手腕,脆弱在性格心理,且这种脆弱是不可逆的,一旦被突破,就万劫不复。而华弟,就是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说无论历史记载还是电视剧或小说处理,驷哥晚年得精神分裂症都是有迹可循的,也就是所谓的“暮疯症”。

    既然提到华弟了,那么我们就来说说他。华弟是三兄弟中最幸福的,年纪最小,从小被两个哥哥捧在手心里长大。长大之后,又只知道冲锋陷阵,不谙世事,因为大后方总会有两个哥哥给他遮风挡雨,真正被团宠的那个纯真无邪孩子。他继承了老秦英勇无畏骁勇善战的良好品质,同时又骄纵任性、肆意妄为,因为有两个哥哥给他擦屁股嘛。所以对驷哥来说,疾弟是那个可以委以重任的左膀右臂,华弟就是那个可以拍头摸脸的傻弟弟。在情感上,疾弟是需要倚重的也需要被尊重的对象,而华弟则是驷哥那一颗苦涩的心上包裹着的唯一一层薄薄的爱的糖纸。于是,当38集糖纸破了的时候,驷哥的心也跟着破了,就算是疾弟,也补不好,这就是万劫不复的开始。

    所以三兄弟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驷哥肆无忌惮地宠溺着华弟,始终如一地信任着疾弟,疾弟则默默地用自己稳重的性格和无畏风雨的铁肩守护着心理脆弱的大哥和稚嫩任性的幼弟。而我们可爱的华弟呢?则顶着一张人见人爱的萌脸,睁着一双澄澈明净的大眼,践行着自己“大秦天神”诺言,最后血洒疆场,得偿作为军人的夙愿,却留给了两个哥哥永远无法弥合的心伤。

    华弟战死,疾弟心碎,驷哥疯癫。驷疾华,就像铁三角,齐全的时候稳如泰山,但缺了哪一角就会瞬间崩塌。这也是他们之间兄弟情为何感天动地的原因。华弟不懂政治且走的早,所以对驷哥来说,到死也只有疾弟才是那个能“替寡人看好秦国”的人。

    后来,有朋友拿芈琰“疾弟最后变相囚禁了疯癫驷哥”这段话来和我议论,她认为疾弟并不像张仪芈八子那样理解驷哥,他最后并没有好好守护驷哥。对此,我是不赞同的。那么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观点:

    我始终认为,能说话的知己再多,不如一位能做事的兄弟。故而疾弟首先是作为驷哥的弟弟这一身份出现的,芈八子和张仪谁都能离开秦国,疾弟是躲不了的。自然,身处漩涡中央的人,也往往说不出局外人那般“清醒”的话。

    还有不知道各位观众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剧中很多时候疾弟都要留下来陪驷哥,或者说关切地关注他的身体状况,但是驷哥都摆手让他走。这个时候我想他们是心意相通的,驷哥不是不想和疾弟亲近,而是说有太多事情需要疾弟去做。因为疾弟不是八子不是张仪,他是驷哥的弟弟,是同宗同族同父,兄弟非知己,知己不能为的事情兄弟必为。

    疾弟把哥哥关在宫里,不让已经疯癫到有时甚至会大小便失禁的哥哥出去乱跑,这种做法看上去是冷的,实际却是暖色调的。此时的驷哥疯了也就疯了,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什么都不管。而疾弟却真的成了一头孤狼,他不能时时刻刻看着自己的哥哥,更有很多芈琰不理解他。他一边舔舐着来自骨肉亲情的心伤,一边还要扛起内忧外患的重担。他们毕竟不在平民之家,生在王族,注定要承担更多风险,思考更多东西。驷哥可怜,但我更心疼疾弟。弟弟死,哥哥疯,侄子弱,敌国仇,一个人,一双肩膀要承担起这么多。

    驷哥的一声“疾”,是毫无保留地地将自己的心里的苦痛恐惧剖开来给疾弟看;

    疾弟的那两句“王上莫怕”,是眼看着兄弟死的死疯的疯却无可奈何的心如刀绞。

    他们之间,没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谁,但是时代的残酷终究还是造就了人伦的残酷。

    为了秦国,舍了这一副皮囊又如何?他们三人,都是悬崖不勒马的真正斗士,前方就是万丈深渊,只不过看谁先掉下去罢了。

     短评

    这才是大争之世的气魄!

    8分钟前
    • 楠枫风南
    • 力荐

    为了我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秦情结只扣一星!读小说时就觉得宁静是宣太后的不二人选,提早出场的芈八子风情万种仪态万千,宣太后也是我葱白的女性之一。没有苏秦,张仪的官配无可置疑的是惠文王,也算是模范君臣西皮。大胃王和惠子也很萌的,特别喜欢李立群念对白的腔调,白起魏冉,下一部看你们啦

    10分钟前
    • 九月五的酒
    • 推荐

    半月传太假,帝国一拍摄手法太老,都看不动,纵横一开场,富大龙就火力全开,年轻时期的飞扬肆意,老迈时期的疯疯癫癫,从头飚戏飙到死,过瘾。还有李立群这个老东西扮演的魏王,真实,嚣张,无耻的嘴脸很符合我对列国纷争时期一代昏君的想象。

    14分钟前
    • 提奥
    • 力荐

    想建一个“我们都爱秦惠王”豆瓣小组。。。。

    18分钟前
    • Kimchi是谁的猫
    • 力荐

    和芈月传比起来,大秦帝国对历史大背景的把握,拍摄的精细程度,对历史人物的描写,简直比芈月传高了1000个武媚娘传奇。建议大家详细观看,这里面的秦惠文王、张仪、芈月、楚王等人物的历史细节高度还原。

    22分钟前
    • 太阳到地球
    • 力荐

    昨晚上看到3点,我是考研狗啊~原谅我以前不知你的好,超级喜欢富大龙的神神叨叨的嬴驷,23333

    23分钟前
    • 张洁洁
    • 力荐

    比芈月传良心多了

    24分钟前
    • 易不易
    • 力荐

    从旁边芈月传来的……比起期待已久的芈月来,大秦更好看

    29分钟前
    • 岑小果optimum
    • 力荐

    无法相信秦王和走西口里的那个二傻子梁满囤是一个人,在这剧里霸道总裁感相当帅啊,喻恩泰台词功力真他妈强,张仪这种靠嘴皮子吃饭的名士国内还真没几个人能演,第一次见秦王时那大段大段半文不白的台词啊能涮下国内90%的中青年男演员。

    32分钟前
    • 魔性舞者老司机
    • 力荐

    演员都是原音,并且同期录音,难度很大。仅此一项,横扫国产垃圾配音古装剧。可惜的是,国人审美已被配音文化扭曲,已被雷剧扭曲,悲!

    37分钟前
    • schechow
    • 力荐

    大争之世,风起云涌,锐士秦剑,杀伐热血。秦惠文王与张仪,意气风发,千古君臣,晚景却凄凉,后期观之不忍。许多人觉得该剧不如《裂变》,我倒觉得各有千秋风骨,富大龙的蛇精病霸道鬼畜帝王攻演得真乃绝色!

    39分钟前
    • 雷霆老姐姐
    • 力荐

    楚国以窃玉辱我,我必窃国以报之。

    43分钟前
    • yaozuo3292
    • 力荐

    当初看的时候觉得宁静前期有点装嫩 现在看了某传 呵呵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尤其是后来看了完整版 宁静最后一集不要太帅气哟 演技呀演技 除了芈八子 其他角色也很不错 好多历史事件还原的超赞 尤其是张仪骗楚王那段

    47分钟前
    • 豆包不吃鱼
    • 力荐

    秦王眼角眉梢都是风情,狷狂邪魅眼带桃花,如此妙不可言的一个演员却没演过什么妖孽角色,可惜了了。

    51分钟前
    • Faust
    • 推荐

    芈月传的贡献是……你会认为大秦帝国之纵横里面演技过于用力的嬴驷,长相有些老气的宁静……TMD就是天仙儿一样的人物……

    56分钟前
    • 生活笔记
    • 力荐

    太好看了,喜欢里面的芈丫头,张仪,秦王,喜欢这部剧的feel,简直停不下来

    59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富大龙演的真好!

    60分钟前
    • Karl-Heinz
    • 力荐

    富大龙啊!!!

    1小时前
    • 零雨其濛_Natsu
    • 推荐

    敬那大争之世!

    1小时前
    • 真红羽莲
    • 力荐

    大赞,虽然宁静老了,扮少女略违和,可是演到后来真是自带气场,大胆泼辣又富有头脑,果然不是芈月那个绿茶婊可以比的。其次,张仪也是演技十足,一点都没有吕秀才的感觉。富大龙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最后,傅淼王后的扮相实在美丽!

    1小时前
    • 香草冰激凌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