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援助

    援助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英国2021

    主演:朱迪·科默,斯蒂芬·格拉汉姆,伊恩·哈特,大卫·海曼,莱斯利·夏普,凯西·泰森,苏·乔斯顿,安吉拉·格里芬,查尔斯·德特,Steve Garti,Alicia Eyo,迈克·诺布尔,阿瑟·修斯,杰姬·诺尔斯,约翰·艾伦·罗伯茨,伊恩拉尔夫,Andrew Schofield,Richie Lawrie,Tina Louise Owens 

    导演:马克·穆登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泳装特辑2015

    • 更新HD

      美错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8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4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11时装秀

    • 更新HD

      灵魂暴风雪

    • 彷徨之刃2024

     剧照

    援助 剧照 NO.1援助 剧照 NO.2援助 剧照 NO.3援助 剧照 NO.4援助 剧照 NO.5援助 剧照 NO.6援助 剧照 NO.16援助 剧照 NO.17援助 剧照 NO.18援助 剧照 NO.19援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聚焦第一波新冠疫情中受到极大冲击的英国护理中心。  在利物浦一个虚构的护理中心,一名年轻的护工(Jodie Comer)和一位病人(Stephen Graham),两人的生活因春季爆发的新冠疫情而永远改变。  Sarah很聪明,但在学习和工作 中一直都不合群。家人认为她注定一事无成,但她意外地发现在阳光护理中心做一名护理员,是自己的使命所在。Sarah十分善于和护理中心的居住者沟通,尤其是47岁的Tony。Tony患有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大脑逐渐退化,这让他不得不住进护理中心。疾病导致他产生间歇性困惑和突发暴力行为,其他员工都难以应对,但在Sarah的照顾下,他开始逐渐与她交心。Sarah在护理病人上的成功,帮助她重拾了自信心。  当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Sarah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遭到了质疑。她和同事们在装备不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地抗击着疫情,而当局却似乎并不在意他们。坚定不移的Sarah想方设法保护着自己负责护理的人们,这些人的病情使得他们在面对折磨和孤独感时,更加痛苦。但护理中心员工们的坚持、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Sarah被逼入了绝境,迫切想要找到一条出路。  英国护理院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超过1.9万名的居住者因新冠死亡。护理院是英国目前实施最严格封锁措施的地方之一,因担心在脆弱人群感染,居住者无法以任何重要方式见到所爱之人。

     长篇影评

     1 ) Nobody's coming.

    一个护理院的故事,一个被遗忘的地方,一个几乎可以被称作为炼狱的地方,一个护理员和住客之间的温情故事。

    相对而言故事的框架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全世界人民都难忘的艰难时刻。千人千面,我们已经有太多的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去讲述了这一段日子。但我喜欢这部的地方在于,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有英雄事迹,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会赢,我们是会痛的,我们是会有牺牲的。这一点,我们无需否认或回避啊。

    我甚至也不觉得Sarah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的人。她不过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女生,但是在那一刻,放眼望去已经无人了,可这么多可爱的住客们却一个个经历生死而倒下。此情此景,她别无选择,只能坚强去面对。

    Nobody's coming. 可能就是有这样无奈甚至绝望的时刻。我们只能艰难自救,而可以依靠的,也只有彼此。

     2 ) 英国抗疫成功吗?这部电影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国内疫情还在继续,并屡上热搜。 #近万名游客滞留内蒙古额济纳旗##本轮疫情波及7个省市#等事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很多网友将此次疫情的源头指向国外,说“国外疫情一日不清,国内防疫一日不能停”。 近日,英国推出一部抗疫片《援助》,从疗养院护工莎拉的角度,讲述英国的抗疫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国外政府的抗疫行为。 与《中国医生》不同,《援助》没有对疫情做全景式的展示,反而“以小见大”,通过个体在疫情中的遭遇,揭露政府与体制的不当作为。 01照顾他人 补妆、漱口、深呼吸。 女主莎拉(朱迪·科默 饰)将车停在路边,紧张地准备接下来的面试,念念有词: 我喜欢笑,喜欢出去玩,非常友善,考取了成人护工证书…… 显然,莎拉很重视这份工作,但她不够自信。 等待面试时,疗养院的病患托尼笑着问她,要不要来杯茶。 莎拉没等到茶,先等来了面试官院长。 院长说话直来直往,指出疗养院对护工的要求很高,质问莎拉: 你工作的地方是别人的家 这份工作是要体面地对待别人 我不是随便找个人给病人擦屁股 我看了你的简历,你的技能就是个笑话 之前的工作也好不到哪里去 你以为53小时的一级训练 就能让你胜任这份工作了吗? 莎拉被激怒了,她立马反唇相讥,指责面试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尊重。 莎拉说想做护工,是因为小时候爷爷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帮爷爷的过程让她找到了存在感。 她喜欢帮助别人。 强势的院长听后立马改口,宣布莎拉被录用了。 但莎拉正在气头上,头也不回地走了。 莎拉启动汽车时,托尼偷跑出疗养院,给她送来了热气腾腾的茶。 一杯茶,暖化了莎拉的心。她如期入职。 回家后,莎拉告诉家人找到了工作,父亲嘲笑她五分钟之内就会搞砸,母亲对此毫不关心,弟弟指责她不该开车出门。 被父亲PUA,被母亲无视,被弟弟苛责。 莎拉的不自信与家庭环境关系巨大。 敏感脆弱又自卑的她,能完成这份工作吗? 02当疗养院碰上疫情 早起喂饭,让每位病人都能吃饱; 小心翼翼地给病人戴牙套,提醒对方别再咬她了; 一边给病人讲笑话分散她的注意力,一边给她擦拭身体...... 莎拉在疗养院过得充实忙碌也幸福。 照顾别人的过程,让她找到了自我价值,也在不断的自我治愈。 比如,与托尼的故事。 47岁的托尼患有阿尔兹海默病。 他常从疗养院偷跑回家找妈妈。 其实,妈妈已经去世了,家里的房子也被政府收回。 莎拉一遍遍地告诉托尼,疗养院就是他的家。莎拉也和托尼分享自己的故事,两人像朋友一样谈天说地,过往的悲伤都变成了笑话,平等的关系让双方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成长。 圣诞节,莎拉组织托尼和大家一起念诗、唱歌、跳舞,其乐融融。 这一切,被新冠肺炎打破。 最初,医院因为床位紧张,要将部分长期住院的病人送来疗养院。 莎拉提出担心,院长安抚她:这是医生的决定,我们只是暂时分担医院的工作,一切都会过去的。 没有人意识到疫情会来得这么快、这么严重。 亦或者,即使他们意识到了也无力改变。 医院送来了一位发热咳嗽的老年患者。 莎拉和运送者确认,老年患者是否是新冠患者时。 对方冷冰冰的回到: 那不是我的工作 能把他弄进去了吗 我今天还有其他5个要送。 关于防护,政府呼吁:物资紧缺,不建议民众戴口罩,要先保证政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当晚,老年患者持续咳嗽发烧,不幸离世。 院长意识到新冠肺炎的可怕,实行全院隔离。 前来探望的家人只能隔着门窗交谈,但病毒已经在疗养院蔓延。 老人肯尼深夜发病,发烧咳嗽喘不过气,憋得满面通红。 莎拉给诊所、急救中心挨个打电话,要么接不通,要么没人管。 一是医疗资源紧缺,医院的人首先被派去上电视作秀;二是公共卫生部更在乎全民医保的体系运转,他们首要救治的人群,不是疗养院中的病人。 体制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但对莎拉来说,这是朝夕相处的伙伴。 没人帮她,莎拉必须振作自救,她按照急救知识,想让肯尼俯卧呼吸通畅些。但莎拉力气不够,她问托尼,是否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帮肯尼。 再紧急,莎拉也一再确认托尼的想法,尊重他人,是莎拉的生活准则。 托尼说:我是个没用的人,但只要我能帮上一点忙,就很好了…… 两人齐心协力帮肯尼翻身,让他尽量以舒服的姿势离开人间…… 直面病人离去却无能为力,莎拉的愤怒与伤心无处发泄。 她哭得不能自已。 电影以大量的浅焦镜头展现莎拉的崩溃伤心。 该片的导演马克·穆登说:电影中间那部分可能会看着特别难受,但那绝不是人为制造的恐怖效果……我就想让观众能真正体验一下护工们在那时候的境地与感觉。 疗养院原有20位住客,加上医院送来的8位,共28位。 先是9人因不幸因感染去世; 接着又有12人被传染…… 疗养院的空房间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严。但莎拉一直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疗养院里每个病人的尊严。 03 生命不再平等? 托尼太想妈妈了,半夜,他拉断电闸,想偷跑出门。 院长不得已,对托尼用药,让他丧失自主活动能力。 院长也并非坏人。他经营疗养院的目的之一,原本是要让所有病人有处可去,有尊严的生活。 但疫情不断蔓延,疗养院人手不够,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上层的不作为,导致了底层的互相碾压。 莎拉不忍看托尼被“治傻”,她偷偷将托尼带出养老院,住进了郊区的房车,希望隔离够14天,送托尼去别的地方。 但第12天,莎拉和托尼被举报,警察要强行将托尼带回疗养院。 莎拉哀求警察别把托尼带回疗养院。 警察说:这不是我们该管的。 这话是不是很熟悉? 当医院将新冠肺炎患者送到疗养院时,运送者也说过同样的话。 莎拉直视镜头怒问:这就是这个国家现在的运作方式 对不该我们管的事情视而不见 如果我们看见人们躺在大街上 如果我们看到残疾人被遗弃 我们只会为他们感到遗憾 而无动于衷吗? 托尼再次被送进了疗养院。可以想象,未来托尼要么被喂药成为没有意识的行尸走肉,要么感染新冠肺炎死亡。 影片最后,莎拉褪去了刚入职时的青涩怯懦,变得果敢坚定,她怒问:“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命不再平等了?” 这是抛给所有掌权者的问题,它关乎每个人生存的基本权利。 影片引用了一组数据:2020年3月到7月,英国政府为国民健康保险体系提供了他们所需约80%的个人防护设备。 只为成人社会关怀部门提供了他们所需约10%的个人防护设备。 2020年3月到6月,40%的新冠罹难者是疗养院住客。 底层人再努力自救,也抵不过体制的碾压。 比灾难更恐怖无情的,是每一位掌权者的冷漠。 尊重与平等,原本是个体基本的权利,却被剥夺。 加缪在《鼠疫》说:“这世间如果还有一样东西,人总是渴望,有时也能获得的话,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愿这份温情,一直存在。 文/听林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顺手点个在看和转发到朋友圈吧~

     3 ) HELP,帮助与求救

    【声音👂🏻】

    请务必带着耳机看,声音的作用真的非常非常给全篇加分。

    从一开始莎拉在车里准备面试内容,画面和她自言自语的声音都是由远到近,再她出门前补妆,翻动化妆品和睫毛刷在睫毛上的声音。导演在一开始就在向观众强调声音对整个片子的作用。人在孤寂和害怕时周遭的声音都会被无限放大,在萨拉帮助肯尼时,肯尼急促且含痰的呼吸声,使观看者真的和萨拉感同身受的焦虑。

    【画面👀】

    整部电影用了大量的近景,就算是人与人日常交往时可能都不会站着这么近的距离。但是通过打光和选择后侧45度角,使得即使整个屏幕通常只有主角的一张脸或者半张脸都不会觉得过满的压抑感,反而会有种亲切感(我个人感受),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既视感,就好像我也是护理院的一份子,我和萨拉一样听着噩耗不断传来却无力做任何事。

    【FIN】

    最后,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影视作品了。古人说,显微知著以小见大,但是前两年在电视上看过的有关的作品都现在特别宏大的角度上在讲这件事。就emmmm,

     4 ) 《援助》:我们该如何铭记这段历史

    首发于【幕味儿】,原文有删减。

    文/李镇

    近日来,一部由Channel 4出品的单集剧《援助》(Help)引发关注。

    影片讲述了在英国新冠疫情初期,利物浦一家受到极大冲击的疗养院中,年轻护工莎拉与罹患早发型阿尔兹海默症的住户托尼的命运,因为疫情而永远改变的故事。

    女主演朱迪·科默(Jodie Comer)近年来凭借电视剧《杀死伊芙》和大热电影《失控玩家》广受关注。《援助》中,她再次凭借精湛演技,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兼具叛逆气质与奉献精神的年轻护工形象,获得观众认可。

    作为当下为数不多的反映新冠疫情的影视佳作,《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影视创作者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疫情叙事范式,也提醒着我们,该以何种姿态来铭记这段全人类的苦难史。

    01 以小见大

    《援助》在时空设置上,突出了一个“小”字。

    时间上,影片聚焦于英国疫情爆发初期;空间上,它集中在一家不景气的疗养院,晴空疗养院。

    对于一部90分钟的单集剧来说,“小”意味着极致,意味着创作者可以有充足的空间来对“新冠疫情”这一议题进行纵向挖掘。但同时也意味着创作者需要寻找到一个极为巧妙且具有典型性的故事切入口,能够让人观一隅而知全貌。

    《援助》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为何选择在疫情初期?因为当全社会都面临一种快速蔓延的未知灾难时,它的反应速度最能体现一个社会机制的运转效力。

    又为何是疗养院?因为作为不受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重视的“隐秘角落”,疗养院在疫情之下的境遇最能反映一个社会机制的运作能力,以及当局者的人文关怀。

    观看《援助》,会让人自然联想到前段时间在国内引发争议的同题材电影《中国医生》。

    不同于《援助》的“以小见大”,《中国医生》则对新冠疫情进行了全时段、全景式地描摹。

    创作者颇具野心,在两个小时里塞入了自己搜集到的一切现实素材。小到“人民英雄”张定宇罹患渐冻症依然奋战在抗疫前线,大到国家组织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彰显“中国速度”。

    每一件事都很有分量,都足以唤起国人的情感记忆。

    这种宏大叙事本无可厚非,但当创作者把电视剧《在一起》用20集体量才能阐述清楚的内容,浓缩进短短两个小时,弊端也显而易见:叙事变得松散化、碎片化。

    《中国医生》里,人物和事件如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观众无法抓住剧情主线,只能被一个个叙事碎片不断牵引着,刺激着,以致到影片结束时,只剩下观感疲乏与情感麻木。

    而这种过分追求广度的宏大叙事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影片深度挖掘不足。

    在促狭的叙事篇幅里,创作者无暇顾及人物的情感肌理,更没有给事件以充分的探讨空间,矛盾冲突的解决多是简单化、理想化的,如上一秒医生们还在为物资紧缺而发愁,下一秒便有大批防疫物资涌向医院。

    尽管这也符合事实,但难免会被观众诟病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02 关注个体命运

    《援助》聚焦于小人物莎拉在疫情面前的命运浮沉。创作者通过大量生活细节,为我们塑造出一个立体可感、个性鲜明的护工形象。

    莎拉并非《中国医生》里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医务工作者,而是一个没有多少护理经验的“菜鸟”。她之所以能被留下,是因为她是这家疗养院唯一的应聘者。

    莎拉与家人的关系也很糟糕。从小学习差劲、不断制造麻烦的她,得不到家人的尊重与支持。父亲在得知莎拉应聘成功后,甚至冷嘲热讽道:“估计干个五分钟就搞砸了。”

    所以,莎拉在疫情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在疗养院工作,并非受到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天职指引,而更多是出于私人情感——只有在疗养院中,她才能得到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也正因如此,莎拉独自一人在疗养院值夜班的经历才能引发观众强烈共情。因为她让我们看到一个小人物陷入泥潭时绝望地挣扎,和在极端境遇下闪烁的人性之光。

    片名《援助》(Help)不仅指莎拉对疗养院住户的悉心照料,也意味着莎拉通过护理和抗疫工作,心灵得到救赎与升华。这是一种令人动容的个体成长。

    而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浅焦镜头,不仅能放大莎拉的孤独、焦虑、无助情绪,让我们产生强烈的观影代入感,也向我们表明,相比于疫情大环境,创作者更加关注的,是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除莎拉外,创作者也不忘着墨于那些疗养院住户,笔力精道地描摹出他们的迥异性格。

    如英语教师波莉,她时常温柔且深沉地注目着周围的世界,念诵着艾米丽·迪金森、爱德华·代尔等诗人的作品,把枯燥的生活过出了悠远的诗意。

    如赫尔克里斯,这位神志不清醒的老人因为害怕戴假牙,打翻了莎拉送来的早餐,过后又像犯错的孩子般,满脸歉意地握住莎拉的手。

    再如身形庞大的肯尼待人热情,但也会逮住一切机会找人拌嘴,以排遣心中孤寂。

    对配角的细致刻画,也体现出创作者关注个体命运的强烈意识。唯有让这些住户鲜活起来,他们在影片中的逝去才会真正牵动观众的痛觉神经,而非只是冷冰冰的死亡数字。

    反观《中国医生》,在这一方面则要逊色许多。

    由于创作者过分强调集体主义,所以尽管影片中人物繁多,但几乎都是面目模糊的符号式人物。我们在影片中很难看到“中国医生”们独特明朗的人物个性与成长弧光,只能通过口罩下的扮演者来勉强区分角色,更遑论对他们产生情感认同。

    病患亦然。无论是他们在病床上点赞的手势,还是痊愈后感谢的话语,都是一种近乎程式化的表演。

    而影片中取代个体形象刻画的,是创作者刻意安置在人物身上的金句与煽情段落。这便让影片缺失了一种生动自然的情感褶皱,而呈现出人工斧凿痕迹过重的廉价塑料感。哪怕观众最后流下眼泪,也并非是因为故事震撼人心,而更多是出于人们对这段黑暗岁月的唏嘘感伤。

    虽然《中国医生》整体成色不及《援助》,但仍有两处细节令我印象深刻。

    一是张小枫的父母在疫情中双双去世,得知这一消息的她没有撕心裂肺地哭闹,而是平静地接过遗物,问了一句:“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的话,该怎么办?”

    这句发问如匕首般扎向观众心头,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渺小个体在灾难面前的手足无措,无能为力。

    二是医生文婷想给孕妇小文做剖宫产,其他科室的医生都极力反对,只有陶峻医生站出来,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么拖下去,小文挂掉以后,只是多了一个新冠的死亡病例,但如果我们帮忙的话,我们就要背锅了。”

    这句诘问无比犀利,也成就了陶峻医生的人物高光。它让我们看到在“命题作文式”的国产电影中,难得一见的质疑精神,以及对个体命运发自肺腑的尊重。

    03 敢于质疑

    片名《Help》除了意指莎拉与疗养院住户间的双向援助外,还有第三重含义,即“得不到的援助”。

    《援助》是一部底色苍凉、内核尖锐的作品。影片中充满了对英国当局草台班子一般草率、不作为的疫情防控举措的质问,以及对政客们视底层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虚伪冷漠态度的无情讽刺。

    难能可贵的是,创作者并没有让这种质疑喧宾夺主,而是在出色地完成了叙事和人物塑造的基础上,将这一连串问号与惊叹号巧妙安插在各处细节中。

    如莎拉在经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惊魂一夜后,打开广播,却听到当局公然宣称自己“一直在致力于保护疗养院住户”的谎言。

    那一刻,莎拉愣住了。她从未想到人竟然可以虚伪到如此地步。

    再如影片中,公职人员和医务人员只有在往疗养院运送老人、搬运尸体及抓捕莎拉时才会出现。

    而当莎拉问他们运送来的老人是否患有新冠时,得到的答复却是“那不是我该管的事”;护工琼向前来搬运尸体的公职人员索要防疫物资,他们却只留下一个扬长而去的冷漠背影。

    全片的重头戏当属莎拉在疗养院独自值班的那个夜晚。

    床上,感染新冠的肯尼奄奄一息,焦急的莎拉打遍了所有官方救援电话,却始终等不来一辆救护车。

    当莎拉按照网上的急救知识,和托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帮肯尼翻身后,托尼欣慰道:“有的日子里我感觉自己很清醒,知道自己应该是什么样,还有些日子里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但如果我能帮上忙,那就太好了。”

    此时,莎拉终于忍不住眼泪,背过身去哭起来。这泪水中有感激,有如释重负,有历经无助后的委屈,更有对体制之恶的无奈与憎恨。

    除“援助”外,影片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尊重”。

    前来求职的莎拉在被主管斯蒂夫羞辱后,气愤地离开疗养院,但最终让她决定留下来的,是托尼冒险追出来为她送上的一杯热茶。那一刻,她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尊重。

    无法帮肯尼翻身的莎拉,不得已向睡梦中的托尼求助。但她知道这也许会让托尼陷入危险境地,所以坚持要征得托尼同意。这是莎拉对托尼生命权的尊重。

    莎拉的父亲年迈瘦弱,却也想去疗养院工作,因为他无法忍受食物赈济处向他分发圣诞饼干时的傲慢无礼。说明他希望通过劳动,为自己赢得一份尊重。

    然而讽刺的是,这种对于尊严和体面的坚守,只存在于底层人民之中,而来自于英国当局的,只有冷漠、无视与谎言。

    同时,作为一部抗疫题材作品,《援助》罕见地设置了一个黑暗结局。

    在莎拉和托尼“飞跃疗养院”,在郊外共度过一段浪漫惬意的隔离时光后,警察前来抓捕莎拉。尽管莎拉哀求不要把托尼送回疗养院,影片最终依然定格在了托尼在斯蒂夫的“陪同”下再次走进疗养院幽暗的长廊,以及莎拉绝望的面孔。

    虽然影片没有进一步交代,但二人之后的命运可想而知:莎拉将受到指控与审判,而托尼要么感染新冠身亡,要么被斯蒂夫喂药,成为一具没有自由意志的行尸走肉。

    这是创作者打向体制之恶的一记响亮耳光——灾难面前,底层个体无论再如何奋力自救与彼此援助,终逃不过被无视、被抛弃、被牺牲的悲惨宿命。

    正如影片结尾处,莎拉在警车内振聋发聩的质问:“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命不再平等了?”

    04 余论

    《援助》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影片第三幕暴露出了创作者的思维局限。

    一是托尼对莎拉的表白十分突兀。

    影片中托尼与莎拉的关系十分复杂,二人既是病患与护工,也是共患难的生死之交。尽管从日常点滴相处中不难看出,托尼与莎拉互生情愫,但二人“飞跃疗养院”并不能简单定义为私奔,而是一种夹杂着友情、爱情、感恩、救赎等复杂情感的被迫逃亡。

    遗憾的是,创作者并没有将这种情感归于混沌,而是选择格式化为爱情。如此,便让影片失去了一份耐人寻味的朦胧意境。

    二是莎拉的控诉太过直白生硬。

    如前所述,创作者在影片前段一直保持着冷静克制,对体制的质问和讽刺都隐藏在细节之中。而影片结尾处,莎拉打破第四面墙般对着镜头控诉,既冲淡了影片精心营造的浅声低语的氛围,也损害了莎拉的人物形象,使她成为创作者宣教的传声筒。

    但瑕不掩瑜,《援助》依然是当下为数不多描写新冠疫情的精品佳作。

    它的出现提醒着今后的艺术创作者,在历史苦难面前,我们不要忘记伤痛,不要忽视个体,更不要惮于质疑与反思。

     5 ) H E L P

    深秋小屋 | 影视

    《援助》Jodie Comer主演。

    文/整理:Dongdong 部分配图:豆瓣、视频截图 视频资源与中文字幕:远鉴字幕组 注:文中“☞”可点击到另一篇相关联的小屋推文。 深秋小屋公众号:ladyscn


    1

    Sarah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

    作为长女,Sarah一直在努力寻找工作,补贴家用。

    但是父母甚至弟弟都不认可她。

    认为她工作总是做不长久。

    她刚刚又获得了一份养老院做护工的面试。

    她有点紧张,事先模拟了一遍面试时的自我介绍。

    但是,面试似乎不如人意。

    糊了睫毛膏,花了妆容;

    还被养老院院长言语嘲讽。

    小有脾气的她,当场拂袖而去。

    就在Sarah气鼓鼓准备开车走人时,车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人。

    Sarah定睛一看,是养老院的长住客Tony。

    他正端着一杯咖啡,想给Sarah喝。

    Tony真诚的样子,让Sarah火气一下子消了。

    她对院长说,周一见。

    就这样,她成为了“Bright Sky”养老院的一名护工。

    2

    Sarah上班第一天,就遇到了养老院有人“出走”。

    她跟随院长出门去寻找。

    原来“走丢”的就是Tony。

    他患有早期阿兹海默症,母亲去世了,家里的房子被政府“回收”了。

    可是他总忘记这些,以为妈妈还活着,隔三差五就惦记着要回家去和妈妈共进晚餐。

    Sarah和善而巧妙的把Tony的记忆唤醒,跟随她回养老院。

    Sarah的这一举动获得了院长Steve的信任和肯定。

    作为护工,Sarah很有耐心,和养老院里的老人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家庭访问日到了,每个养老院的老人都得到了各自亲朋好友、子女的陪伴。

    只有Tony,无人探访他。

    于是,Sarah在下班前陪他聊天。

    两人各自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当“坏孩子”的经历。

    Tony还教她玩一种叫“笨蛋”的扑克牌。

    两人的友谊也因此增进不少。

    3

    2020年3月,英国受COVID-19病毒的影响,“Bright Sky”养老院里的老人一个接着一个感染上了病毒。

    很快,整个英国医疗资源紧张,防护用品的匮乏严重影响到养老院的护理工作。

    老人一个一个在死去,很多护工承受不住压力和对病毒的恐慌,都选择不再来上班。

    甚至连院长也声称自己生病了,需要在家隔离休息。

    整个养老院只剩下Sarah和另一名护工还在坚持。

    没有防护服,只能用垃圾袋套在身上;

    医用口罩用完了,只能戴防尘口罩。

    养老院里一名叫Kenny的老人感染病毒后呼吸困难,Sarah打了无数个急救电话,却无法呼救到一辆救护车。

    没有人可以来帮助她了!

    这一个漫长、艰苦、令人窒息的夜晚注定要Sarah独自一人撑下去。

    情急之下,Sarah敲开了Tony的房门。

    请他帮助她,给Kenny翻一个身子,减轻他的肺部压力。

    凌晨三点半,两人一起齐力救治Kenny。

    Sarah一边克制着内心的绝望与悲伤,一边耐心指导着反应有点迟缓的Tony。

    听完Tony这番肺腑之言,Sarah再也没忍住,找了一个无人的地方,痛哭失声。

    伴随着Sarah绝望的哭声,收音机里却传出“如果你的症状严重到影响日常活动,你就应该寻求进一步的帮助。”

    帮助?现实如此讽刺。

    Sarah强咽泪水,套上垃圾袋,戴上防尘口罩,继续工作。

    Kenny第二天还是去世了。

    最终他没能等来他的救护车,没能等来应有的援助。

    4

    “BrightSky”养老院里总共28个老人,21人感染病毒,9人死亡。

    终于,院长来上班了。

    他带来了一批从中国捐助过来的防护用品。

    医用口罩虽然有了,但院长要求幸存下来的住客都必须隔离在各自房间里,足不出户。

    除了对Sarah说了几声谢谢之外,他以住客死了很多,不需要那么多工作量为由给Sarah降了薪。

    为了不让Tony破译门锁密码,院长还给大门加上了铁锁。

    并给Tony强迫吃医生新开的药,那些药产生的副作用令Tony的记忆变得更差,呆滞、意识错乱。

    当Sarah提出异议时,院长却直接让Sarah休假回家。

    5

    Sarah有一个大胆的念头。

    她要带Tony离开养老院。

    她想到以前和奶奶会去一个郊外人烟稀少的地方,那里都是房车。

    她带着Tony撬开了一辆暂时无人居住的房车,准备在这里度过14天的隔离生活。

    那是美好的日子。

    两人吃着简单的黄油面包片,看日出日落,聊天,玩“笨蛋”扑克牌,听音乐,唱歌。

    此刻,小桌子上放着Paddy Reilly的歌《 TheFieldsofAthenry 》。

    一种似爱非爱又超越爱的情谊在彼此之间滋生。

    Sarah的父亲找到了Sarah,怒斥她在做不可理喻的(违法)的事。

    执拗的Sarah并没听从父亲,她只希望Tony能顺利完成14天的隔离时间。

    14天结束后,Tony就自由了,他可以不必回养老院,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6

    无从得知,在这远离人类的地方,两人为何会在最后两天里被警察发现。

    也许是被Sarah父亲举报的。

    鬼知道。

    Tony被警察和防疫人员强行拉走送回养老院。

    Sarah也被抓进了警车里。

    在影片的最后一刻,是Sarah对着镜头悲怆地咆哮——

    影片《援助》(Help)于2021年9月上映。

    导演Marc Munden最出名的作品是英剧《乌托邦》系列。

    男女主角是由Jodie Comer和Stephen Graham担任。

    事实上,这两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

    早在2012年的《Good Cop》(好警察)中,就有“交集”。

    当时,未满19岁的Jodie饰演一名餐厅服务员,被Stephen饰演的无赖顾客性骚扰。

    别看作为男演员的Stephen Graham身高只有168cm,其貌不扬,但确是英国实力派戏骨。

    至于☞Jodie Comer,就更不用多介绍了,出演☞《Killing Eve》的Villanelle一角,已经让她斩获了2019年☞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和2019年英国电影学院奖电视类最佳女主角。

    在这部影片中,她精湛的演技又做到了毫无痕迹的表演。

    并因此获得202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奖。

    片名“Help”在影片中经常和不同的老年人双手的特写一同出现。

    隐喻着“Help”的本意:它既是一种帮助,也是一种无助。

    -END-

     6 ) 《失控玩家》女主大飙演技,英国防疫终于被黑得体无完肤

    朱迪·科默又又又有新片啦。

    在主演《失控玩家》票房告捷,有望开发续集,站C位的《最后的决斗》即将上映之时,她的一部电视电影播出了。

    由英国公共电视台Channel 4出品的《援助》,从一家老龄人护理院的角度出发,反映出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的方方面面。

    烂番茄只收获了几个好评,还没有出分,豆瓣就率先开出8.1分,网络上已经积聚了不少的好评。

    防疫做得一塌糊涂的英国,竟然拍出了一部高分抗疫片。

    先说说我们的“小变态”朱迪·科默吧。

    多数人认识她是因为2018年开播的剧集《杀死伊芙》,剧中她扮演一名精神病刺客,与吴珊卓扮演的英国安全局后勤特工上演了一场史诗式的猫鼠游戏。

    随着剧集的持续热播,朱迪·科默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2019年出现在了《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之中,饰演女主角雷伊的母亲。

    今年他一口气就有两部好莱坞的A级制作,并且都是女一号。

    而作为一位英国女演员,她还是有继续在英国拍片。

    去年的英剧《新喋喋人生》,在豆瓣就有8.9分。

    不少观众都是冲着她出演的那集去看的,不然也不是“当红炸子鸡”了。

    《援助》是她继续在英国本土拍摄的新戏,合作的演员是曾出演过《爱尔兰人》、《纽约黑帮》、《偷拐抢骗》等犯罪佳作的斯蒂芬·格拉汉姆。

    斯蒂芬·格拉汉姆扮演一位护理院的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Tony,而朱迪·科默扮演护理院的一位新护工Sarah。

    影片开头用25分钟讲述了她从应聘到熟悉工作的过程。

    本来她的面试并不顺利。

    护理院负责人想要“欲擒故纵”,但却把Sarah给惹毛了。

    也许你会看得一头雾水,这院长也就是小小吐槽了一下她有证书但没有多少实际经验,很多HR也会这样对面试者提出疑问,怎么一下就炸毛了呢?

    因为Sarah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不怎么懂得与人打交道,简而言之就是不太好相处。

    但因为Tony的出现,Sarah有了接受这份工作的理由。

    也正因为和Tony的相处愉快,令到Sarah找到了平时所没有的舒适感和存在感。

    还有使命感。

    剧情还深入到她的家庭生活。

    和家里人的相处简直就是一团糟。 这是非常重要的铺垫。

    塑造角色的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她在后面会这么注重护理员的老人和病患。

    否则整部电影就变成了一部圣母片。

    只有在护理院里,Sarah才能找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她要维护这得来不易的“礼物”。

    所以当疫情爆发,护理院被病毒入侵的时候,她就有可能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援助》和国内的许多抗疫片的视角和氛围不同。

    没有什么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没有惊天动地的救援,没有配乐拉满的煽情,只有疫情时代下,微小个体的无奈与挣扎。

    众所周知,当时疫情爆发的时候,英国的防疫措施简直就是a piece of shit。

    《援助》从一家护理院的角度,就展现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是一种怎样的遭遇。

    因为病毒的爆发,医院床位开始紧张,Sarah所在的护理院就接下了收容8位本来住在医院的老人的任务。

    当医院送来老人的时候,Sarah等护工都不知道要戴口罩。

    因为他们只被告知,要在感染者附近才需要戴口罩。

    而被送来的老人有没有感染,他们不知道。

    更讽刺的事情是,当Sarah问医院工作人员,老人有没有检测过,如果感染了我们就要戴口罩啊。没有的话按照规定就不用带不是?

    工作人员的回答却是,那不是我的工作。

    也就是说,感染不感染关他屁事。

    结果就是医院成功把病毒也送到了护理院。

    老人们不断被感染。

    原来有20位住客,加上医院送来的8位。

    先是9人因不幸被感染而去世;

    接着又有12人被传染……

    Sarah努力守护的地方,眼看就要被病毒所毁灭。

    所以她没有离开,而是选择留下来,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她想要守护的人。

    前面说过,她这么做不完全是出于职业精神,更多是个人原因很重视这个地方,比自己的家庭还重视那种。

    当角色的行为有了合理的,人性化的动机,就成功避免了假大空的感觉。

    这还不是《援助》的最大优点,这往往只是一部佳作的基本操作。

    更大的亮点是,导演用长达20分钟的长镜头表现手法,呈现出个人在面对疫情来袭时的无力感。

    朱迪·科默奉献了她表演生涯以来最为出色的演出之一。

    护理院里的老人因感染而疯狂咳嗽,Sarah只能是叫救护车;

    然而救护车迟迟不来,她只能是自己来照顾老人;

    奈何她不是专业护士,眼看吃药也没用,老人的病情不断恶化;

    她只能是被迫请求Tony的帮助……

    长镜头带来了强烈的临场感,观众可以感同身受,他们宛如在末世中被抛弃的人,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对抗可怕的病毒。

    所以英文片名《help》,其实是有着求助的意思。

    help的字幕也在片中多次出现,暗示着护理院里的人们需要援助。

    然而,英国的国家力量几乎没有给到他们任何帮助。

    没有对于病毒的正确认知,没有足够的防护装备,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结果就是,这些护理院成为了英国疫情的最初爆发点。

    在2020年3月到6月,40%的新冠罹难者,是护理院住客。

    因此《援助》选择了这个角度,以小见大,表现出个体的遭遇,批判了英国官方的无能。

    无路可走的Sarah不能眼睁睁地看着Tony也被感染。

    她只能是用自己的方式,把Tony送出已经沦陷的护理院。

    而去其他地方要先隔离14天,带着Tony“出逃”,成为了整部片子的高潮部分。

    其实计划无论是否成功,结局都注定是一个悲剧。

    Sarah的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对抗病毒,无法对抗体制。

    就算把Tony救出护理院,英国官方还是在佛系防疫,那么整个国家就不会有一个安全的地方。

    Sarah怎么做都只是徒劳,她只有是对着镜头控诉,控诉国家的冷漠,用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告诉观众这当中明显存在着错误,才能有那么一点希望,去拯救像Tony那样的弱势群体。

    有人说,文学、影视作品的功能不只是用来批判和反思。

    但同时,也绝不是只用来歌颂和慰勉。

    仅抗疫题材而言,我们就值得去挖掘更多不同的角度,也期待《世间有她》等国产制作,能够绽放出不一样的光。

     7 ) She asked.

    That's what we all need to think about and keep qustioning.

    -“It’s not my department,love.”

    -“No. No. No, it never is, is it??

    No, never… Never is. Never is. It’s always someone else.

    It’s the way this country works now.

    You know, keep our eyes down to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cos if we see people queueing up for food banks and if we see people lying…

    Lying on the streets, if we see disabled people being left to die, we’ll feel sorry.

    We can’t cope. We can’t cope with Tory. Not us.

    Not any more. Underlying health conditions.What’s in them?

    When did our lives stop being worth the same?”

     8 ) 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是需要有力量地敲打和表达

    第一次短评写不下所以放在这里:

    1、后面i love you我觉得并不突兀,Tony很细腻能比常人更多倍地看到Sarah的善良,他虽然时常糊涂但总能清醒地感觉到Sarah对他的特别和真正的关心,所以他才这么信任她。所以我觉得他说爱更多的是像亲情一样的依赖和信任,最后广袤的天地下到处都是水深火热,只有Sarah带着他远离病毒想让他平安,他懂的。Sarah也爱他,不然不会这么拼命保护他。

    2、结尾冲破四维的独白我觉得也很好,前面积压的情绪是时候用怒火喷射出来,越冲击越好,不然对那些草芥人命看不到底层、没有同理心的人来说还是不痛不痒。也是让观众反思,你现在的平安健康不代表病痛离你不远,不代表社会机制的不公就与你无关,不要到了最后无力指责的时候才想要控诉。影片里指出来的问题不像故事道理需要慢慢意会感悟,他就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没有时间让大家慢慢看透假新闻了。

    3、我真受够了国内动不动就宏观叙述大场面大震撼的片子,没有人不承认国家应对方案和反应速度的优秀,但是没人去赞扬个人人性的光辉和聚焦个人命运的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请明星不敢拍戏的原因,角色模糊不清的剧本不找明星拍观众连谁是谁都分不清(这里推荐张艺谋的狙击手,管他谁演的我就是想看好故事)。弘扬集体荣誉不应该是通过淡化个人光芒吧,没有个体哪来的集体,社会风气大方向上只强调集体的时候真的就很细思极恐,就像说铁链有人跟我说世界到处都产铁链这是正常没办法的一样,这难道不恐怖吗?谁慢慢习惯俯视众生看不到也不理解底层各种各样的困难?谁思维歪曲不懂改善民生和加快发展有机统一不可偏颇?谁慢慢被洗脑真的觉得春暖花开欣欣向荣?

    就是些想法,可能激进可能不成熟,但是想记录一下。

     短评

    为了啾迪啃生肉,利物浦口音真是有点funny。Care home这个新冠的切入点不错,镜头灯光的运用很有压迫感。

    3分钟前
    • 阿尔卑斯的羊
    • 推荐

    首先不能拿电影标准要求这部剧,但是对标中国医生,后者连个剧都比不上…格局缩得足够小,虽然感情塑造问题很大很空,但个人的情感要比家国更容易打动人,还更能反映问题。一场呼救无援后的自救长镜头,一场警车质疑,这两场戏撑起整个故事,大灾面前人人平等就是个笑话。

    6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从有疫情以来,看过的最棒的讲述新冠疫情的影视作品,导演有着非常成熟扎实的以平淡细节见真情的功底。看似平淡的生活,处处打动内心,我几乎从头哭到尾,可能曾经历过照顾垂危的亲人,感触特别深。Jodie comer的演技真的不错,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她还原自己的利物浦口音。什么时候我们歌颂医生的影视作品也能像这样深入真实的以小人物去探讨呢?这电影的摄影很有特点,都是中景之后特写,特写后还一直拉景别,一直拉伸到景别模糊,再慢慢回。挺大胆的。

    11分钟前
    • 深秋小屋dongdong
    • 力荐

    有的影像拍摄庞大的群体,有的镜头聚焦渺小的个体。某些在新闻报道里简化的数字,在现实世界中却是由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人组成的,他们都有各自亲身经历的故事。—— Sarah:我需要你的帮助,听我说,他已经被隔离12天了,几乎已经安全了。…用对讲机告诉他们不要把他带回护理院,麻烦把他带到别的地方,求你了。……对,从来都不是你的事,都是别人的事。这就是这个国家现在运作的方式。对不该我们管的事情视而不见。如果我们看到人们在食物赈济处前排着队,如果我们看见人们躺在大街上,如果我们看到残疾人被遗弃,我们只会为他们感到遗憾。我们无法应对这些,我们对付不了保守党,我们不行,再也对付不了了。当国民的健康得不到保证的时候,他们做了什么?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命变得不再平等了?

    1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越来越讨厌所有的宏大叙事。

    18分钟前
    • 迈克尔逊干涉仪
    • 推荐

    这才应该是我们的方向,不是吗?同样的背景和题材,一些人在反思我们哪里还做的不够好,一些人告诉你没有我你会更糟糕。

    22分钟前
    • swan
    • 力荐

    结尾啾用近乎哀求的语气求警察不要把tony送回疗养院,不要毁了她来之不易的12天的努力,坐在警车上的明明是她自己,她却在担忧另一个人的人生轨迹。tony最终还是走回了疗养院阴森森的通道,一点点的被吞噬知道再也不见。影片把痴呆症和新冠捆绑在了一起,早就奠定了悲剧的结果,却也映射出了人性的光芒,就像Sarah最后在警车上轻蔑又绝望的嘶吼,我们都在自私的海洋里,我们只会把怜悯留给那些最不需要它们的人。今天是世界第28个阿尔兹海默症日,特意把这部电影留到今天来看,真的好沉重,沉重到坐在车上的啾那么像305里的V都缓解不了

    23分钟前
    • Sherunlock
    • 力荐

    影片的动机和科莫的表演都令人尊敬,中间那个照料临终病人的长镜头尤其。不过最后逃离疯人院的段落显得过于跳脱,男女主角之前的情感累积感觉没有到这个份上。

    24分钟前
    • matchbox
    • 还行

    唯有人性,才有机会超越体制

    25分钟前
    • 淡清的水桶
    • 推荐

    这才是《zg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而不是凑人头搞一堆无意义且莫名其妙的元素,自我陶醉,浪费资源,恶心观众…

    30分钟前
    • 多冰美式
    • 推荐

    NHS算是英国人的骄傲,Tory就是拿民众的命根子做了文章成为脱欧的政治筹码,欧盟医疗人力的减少导致NHS人员短缺更加恶化,the first wave of Covid-19 几乎让NHS无计可施

    32分钟前
    • 盔酱兮
    • 推荐

    2020年2月24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曾客观地写下:等疫情结束,差不多就是夏天了。我想穿上那件超帅的背心通宵蹦迪。我想在路边的脏摊儿撸串啤酒吐到天亮。我想在迪斯尼一个别人找不到的地方藏着到曙光。我想在海边光着身子跑来跑去等待朝阳。2021年9月22号,已经一年半了,疫情仍然像数码宝贝的盲盒一样,不知进化成什么样,不知何时到谁家除了没有在海边裸奔,基本完成。但我越发明白,不只疫情在消耗这个世界,你也无法知晓是否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可我依然乐观赤条条的躺在沙滩上,日日

    3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同样是讲新冠疫情 中国的拍成了主旋律式国家荣誉感高度集中的热血片子 援助则用一个小护理中心的状况来映衬他们新冠疫情的形势严峻 像《泰坦尼克号》那样以小见大的模式来叙述大事件 有一说一 后者更接地气更让人动容。精华在于中间Herc病发那晚的长镜 把Sarah手足无措的那种茫然却又因为职责所在而坚定且义无反顾的勇敢拍出来 她也害怕啊 害怕自己被传染害怕Tony被传染害怕Herc会死去 但她爱这份工作啊她也爱这几位早已是朋友的住客啊 我想 这是面对新冠疫情的最真实的反应。朱迪科默是个好演员 我以前错过了她 但我以后会记住她。

    36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噢这么简单的故事 伪纪录片拍摄 直面镜头骂政府 能不五星?

    39分钟前
    • 您老朋友王狗熊
    • 力荐

    某狗头军师干啥啥不行,跑路最第一。

    41分钟前
    • 罗斯卡娅
    • 力荐

    当中那段“No one's coming”的崩溃戏道出了一种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普遍的心理创伤。这样一部戏,虽然质问的是NHS,但对于那些只允许存在胜利叙事的地方,反而显得更弥足珍贵。可惜结局处理得太刻意、太跳脱了,大大削弱了整个故事的现实感染力。

    45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3.5 不要去歌功颂德或者粉饰太平,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生活都改变了而且再也回不去了。这样就是这样。

    4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这就是以“人”为中心和“以“国”为中心的电影的区别。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和紧张,每一个镜头都是为了人这个个体。又摆脱不了个人在国家、社会、体制面前轻如鸿毛。最后无奈的质问镜头问的绝不仅是英国!

    52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推荐

    类似的题材,有人是在给你讲述一个故事,有人却是在给你洗脑

    56分钟前
    • Lee_刁
    • 还行

    真实到以为再看纪录片,那段20分钟左右的长镜头看的人全程仿佛被扼住喉咙一样窒息,片子好几处浅焦镜头,给女主怼脸拍的特写你能清楚的看她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而急促的呼吸声仿佛就在你耳边回响一样,浅焦镜头虚化的部分更传达一种强烈的不安感,把那种无助慌张怜悯的情绪也渗入你的骨髓达到共情。女主演技炸裂!!!从此也爱上朱迪科默~☺️

    60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